系列廣播劇第65期:出汕捕魚的場面有多壯觀?你絕對想象不到!
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大家好,歡迎收聽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第65期。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說說白洋淀富有樂趣的一種捕魚方法——出汕。
白洋淀的捕魚方法極多,“出汕”是其中的一種。秋末冬初,淀里的蘆葦大都已割盡,向大淀深處望去,你會發現,淀面有一兩塊未割的蘆葦。這個地方被稱為“汕地”,即白洋淀人用于出汕捕魚的葦地。
打葦是白洋淀人一份難以割舍的情結。
春汕和秋汕除了季節不同,做法都一樣。出汕之前,先要選擇通水通流、水草豐茂的葦地作為汕地,然后將汕地邊緣的葦草割去,成為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有規則的形狀。
接著就是落箔,兩人一條船,載箔若干塊,用鴨板鏟圍著汕地將箔下好,整理墩實,這個步驟必須一天內完成。接下來就是“打閑間”了,也就是在落箔的后箔內一字排開幾條船,各船都有漁民用長把大鐮收割蘆葦。這時,受驚的魚紛紛向葦地中間逃去。另有一只船在割葦船后下箔,一邊下,一邊向前劃行,直到跟大箔合攏。
白洋淀水鄉風光四季皆誘人。
隨后,漁民便用罱子(一種捕魚工具)開始捕魚。這塊葦地的魚捕盡后,再打一個閑間,使葦汕的面積逐漸縮小,直到只剩下一小塊葦地為止。這時,葦汕里的魚多已集中到未割的葦地中,而這一小塊葦地又被箔團團圍住。白洋淀漁民管這塊葦汕叫做“窩子”,就是魚窩的意思。
為了防止過分集中的魚由于受驚亂撞撞開葦箔,便先在葦汕一角圍個小圈,然后在葦汕那里開個小口,讓部分魚鉆到小圈內,打撈就輕而易舉了。
夕陽西下,余暉斜鋪在白洋淀的水面上。
這時的場面十分壯觀,二三十條船圍在葦箔四周,有用回子撈的,有用罱子夾的,魚也時而躍起,引發挑窩子人的陣陣吶喊。若是夾起一條大魚,身子扭動,魚尾亂甩,人們喝彩,漁船晃動,更吸引的來往船只停船觀看、助威。等捕凈了魚,拆了箔,這出汕也就結束了。
下期預告
“一把剪刀隨心動,萬種風情入畫圖。”剪紙是我國典型的民間傳統藝術,起源于西漢,發展于南北朝,繁盛于明清時期。直到今天,剪紙仍然是我們最濃的民族情結之一。安新剪紙屬于一門家族傳承的民間手藝,它具有什么樣的風格?下期的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一起來聽聽。
關于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委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