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大家好,歡迎收聽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第81期。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容城三賢”之一的劉因。
“匹馬楊林野渡頭,蘆花深處喚拿舟。漁郎不識行吟者,高乃一聲起白鷗。”白洋淀的水賦予了周圍的土壤以靈性,淀內的魚蝦河蟹則滋養了一方人。這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誕生過不少仁人志士,“容城三賢”劉因、楊繼盛、孫奇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們雖生活在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但在思想、學術和處世之道等方面卻是一脈相承。他們節氣凜然、能詩擅文,他們身上都有明顯的文人情懷和燕趙風骨。
白洋淀人杰地靈,誕生過不少仁人志士。
三賢之一的劉因,字夢吉,號靜修,是元代著名的理學家和詩人。他出生于蒙古滅金后的第十五年,高祖父、曾祖父和叔祖父仕金,父親劉述更是親身經歷了金朝末年的戰亂。世事更迭、家族興衰,家族的經歷在他的心靈上烙上了深深的印記,這對他的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劉因出生時,其父夢見白馬載小兒奔家而來,故取名“夢驥”,后改名劉因。博學多才的父親對劉因非常鐘愛,杜絕交游,一門心思傳授劉因讀書識字。受家學熏陶,再加上天資聰穎、悟性過人,劉因在父親的教育下,三歲讀書識字,每天讀千百言,過目成誦,六歲學作詩,七歲就能寫文章,文筆不俗。
劉因的家鄉就在白洋淀畔。
劉因少有大志,十五歲就曾作詩明志:“鴻鴿凌云志,燕雀安能知。”青年時代,他則抱著積極入世的態度,常在詩篇中表達自己的遠大抱負,并以“天地間一清才”自命。
相傳,宋朝末年,劉因曾在一位朝廷重臣家教書。一天,他看到這位大臣長吁短嘆,就問其緣由。原來,一個邊遠國家的使臣送來一本怪字天書,皇帝召集文武大臣前來解書,竟無一人解出。劉因聽罷,上朝覲見皇上,一口氣將書中大意解釋一番。那位一直想看笑話的使臣聞聽,急忙離座,磕頭賠罪:“天朝大國,臥虎藏龍,我國情愿臣服。”由此足見劉因才華橫溢、膽識超群。
劉因一生著作甚豐。
劉因憂國憂民,當時白溝河是宋遼疆界,戰爭頻繁。他在《白溝》一詩中寫道:“寶符藏山自可攻,兒孫誰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豐沛空歌海內風。趙普元無四方志,澶淵堪笑百年功。白溝移向江淮去,只責宣和恐未公。”他批判了自宋初以來,歷代君王畏敵退讓,最終釀成滅頂之災,表現出了深沉的傷痛和感慨。
劉因一生著作無數,主要有《四書精要》《易系辭說》等。他留下詩歌800余首,詩名聲冠元初詩壇。
下期預告
雙堂村是一個千年古鎮,村內過去曾有眾多的歷史建筑,如千佛寺、狀元府、御醫宅、救苦殿、曲龍河、百子廟、蘇莊廟等,其中盒子會已燃放了幾百年。下期的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帶您了解流傳百年的傳統技藝——雄縣雙堂盒子。
關于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