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9月15日電(記者崔利杰)中秋佳節來臨,中國雄安官網邀您一起過中秋、賞非遺,了解雄安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京簧竹刻是清代北京宮廷竹簧工藝,市非遺項目,歷史悠久,器物古樸文雅,是過去宮廷貢品及文人雅士所喜愛的器物之一,是我國竹工藝的一種特殊工藝。
雄安非遺項目《京簧竹刻》傳承人王樂修。王樂修供圖
雄縣張崗鄉張崗村的王樂修是市級非遺項目《京簧竹刻》傳承人,他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深愛藝術雕刻與設計。中學畢業后,跟隨父親學習鉆研竹簧制作雕刻技藝,至今從藝30多年,收徒20余人,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全面掌握了宮廷竹簧制作雕刻技藝。
京簧竹刻作品。王樂修供圖
王樂修介紹,竹簧的制作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工藝,往往需要十幾道工序。竹簧的材料是用毛竹、楠竹,去其外皮,刮去竹肉,留下毫米左右的竹內層叫竹簧,將其竹簧片曬干后粘貼在各種形狀的木胎上,雕刻出花紋圖案。竹簧工藝打破了竹子原材料的局限性,可方、可圓、可扁,器物完美。作品突出了傳統宮廷吉祥紋飾,融入了傳統文化韻味,雕刻精細,栩栩如生。
京簧竹刻作品。王樂修供圖
王樂修對每一件作品的設計與制作都投入了許多精力和情感,作品上充滿著詩意和祥瑞的色彩,給人以沉穩、文雅的視覺美感。提起京簧竹刻,王樂修認為,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首先要求后輩尊重并熱愛這門藝術,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學習先人的智慧,掌握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為了讓京簧技藝后繼有人,王樂修早早就將竹簧制作技藝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及弟子們。王樂修在傳授京簧技藝的同時,還要求他們學習詩詞書畫,因為書法、繪畫、雕刻一脈相通,還能增進文化修養。
工作中的王樂修。王樂修供圖
目前,王樂修在雄安新區雄縣創辦了京簧竹木雕刻藝術館。在京簧竹木雕刻藝術館的基礎上又創立了雄安京簧竹木雕刻傳統藝術發展中心,專門為殘障人士、貧困人口等進行免費培訓,讓他們實現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