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wǎng)3月14日電 3月14日,農(nóng)歷“二月二”,民間俗稱“龍?zhí)ь^”的日子,標(biāo)志著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那么,“龍?zhí)ь^”都有哪些習(xí)俗?一起來看!
每到驚蟄、春分之間的黃昏,角宿一星和二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類似龍之雙角,東方在五色為青,中國民間認(rèn)為龍是吉祥之物,故稱“青龍?zhí)ь^”。
從節(jié)氣上說,農(nóng)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中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jìn)入雨季。不少地方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等活動,希望求得一年吉祥豐收。因為“龍?zhí)ь^”就意味著,萬物復(fù)蘇、昂首挺胸,有一種開年之后揚眉吐氣的意蘊,故自古以來,人們都祈盼在這一天求個好彩頭。
剃龍頭
北方過年有習(xí)俗,正月不剃頭。而“二月二”這天剃頭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
吃龍食
“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稱“龍鱗餅”。
引龍回
一些地方的人們取灶灰末、谷糠等從水井、河溪處撒起,一路撒到家中的水缸邊,彎彎曲曲看起來像龍一樣,以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
納吉
民間往往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百姓幾家合伙制作一條龍,“二月二”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引龍伏蟲
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zhèn)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開筆寫字
相傳農(nóng)歷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準(zhǔn)備開始正式學(xué)習(xí),同時取“龍?zhí)ь^”之美意,為孩子正衣冠、點朱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長大斷文識字。(來源:中國雄安官網(wǎng)綜合新華網(wǎng)、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