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中國疫苗的安全性有充足的信心。我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我沒有不良反應。當然我沒有不代表其他人也沒有,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數據看,接種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很低的。”3月23日晚,張文宏醫生在一場研討會上現身說法,建議更多的人接種疫苗。“沒接種的人會吃虧”,張文宏醫生這句話,無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為當下有很多人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
沒有疫苗的時候盼疫苗,有了疫苗盼著產量上來能輪到自己,可現在真要人人接種了,一些人又打起了退堂鼓。有人是被網上信息誤導,什么保護效率低、有不良反應、存續時間短等,害怕打了白打或者打了出問題;有人則認為其他人都打過了,自己就安全了,不必去挨那一針兩針;更有人認為國家疫情防控非常有力,不可能再出現局部疫情,加之自身注意防護,壓根沒必要注射疫苗。之所以有這些想法,張文宏醫生分析說,“這其實不是疫苗問題,而是人性問題。一件事物得不到的時候,就容易期待;一旦得到了,特別又是免費可得時,又會有人覺得:為什么要給我?”
有人不愿意接種,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新冠病毒和疫情的傳播規律、對疫苗的使用及特點,缺乏科學認知。且不說我國目前主要上市的滅活疫苗的安全性在疫苗各序列中最高,就接種疫苗的必要性,鐘南山院士強調必須以科學為基準,通過疫苗接種來達成;就疫苗覆蓋率,高福院士回應稱只有達到70%-80%,才有希望基本實現群體免疫;就不良反應,張文宏醫生表示從目前全世界范圍看,產生的不良反應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公眾關心的疫苗問題,權威專家們不止一次地回答過了,不該再有恐慌意識和觀望心態。
何時摘下口罩與疫苗接種的覆蓋率直接相關,每個人打的每一針都在加速國內群體免疫的進程。專家估計,全球群體免疫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不打、打得人少,不僅國內口罩一時半會兒不敢摘,當世界重新開放的時候,還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更會吃虧,因為去哪里都會擔心感染。再說,目前發達國家在快速完成接種,一旦完成接種就會重新開放。如果中國繼續關閉,給經濟和大眾心理造成的影響,會遠大于新冠病毒帶來的損失。
疫苗是戰勝新冠病毒的有力武器,只有疫苗接種達到一定比例,才能形成免疫屏障。疫情之初一些人因不戴口罩、扎堆聚集、不做核酸檢測等給自身和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仍歷歷在目。國家為全民提供了疫苗全免費的福利,響應號召,做到應接盡接則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義務。接種疫苗是保護自己,也是在保護他人。一個人因不接種疫苗吃點虧已經夠可惜,因此導致整個社會吃大虧,則更是應該避免的事。(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