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璐
“七一勛章”獲得者中,有一名與中國共產黨同齡的百歲老人。他曾在戰火中同白求恩并肩戰斗救治傷員,做白求恩式的醫生是他一生的追求。
而如今,對黨忠誠、熱愛事業、深情為民……他身上的諸多高尚品質,也被眾多青年醫護人員當作了“人生指南”。
他就是辛育齡,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6歲參加革命,參與籌建了中日友好醫院并擔任首任院長,黨齡82年。
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病人要緊”是辛育齡的口頭禪,一把刀、一根針、一支筆,是他與醫學難題戰斗終生的武器。他從患者需要出發,不斷挑戰難題,創造了多個“第一”,挽救了大量生命;他貧病不棄,一心撲在工作上,不計報酬、不計代價為病人服務;他初心不改、矢志不移,從中國醫科大學畢業成為一名外科大夫開始,辛育齡整整60年沒有放下手術刀,不僅創立了全國聞名的胸外科手術風格,還為全國培養出300余名胸外科技術骨干,指導40多個醫院建立了胸外科,搭建了中國胸外科教研教學體系。
醫者,仁也。辛育齡療民之疾苦、傳醫之仁心,用一生的奮斗踐行了自己的誓言。如今,雖然辛育齡已在臥榻,無法工作,但他的精神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