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暑期的到來,學生群體接觸網絡的時間相對增加。在缺少父母和學校監管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在不法分子的誘騙下,一步步陷入電信網絡詐騙的圈套。
工信部聯合公安部7月14日正式啟用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如您收到來自12381的預警短信,表示您可能遭遇電信網絡詐騙,請保持高度警惕,謹防上當受騙。如有疑問可撥打公安機關110、96110號碼進行咨詢。
【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發展最快的刑事犯罪】
伴隨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新型網絡犯罪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其中詐騙刑事案件里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勢嚴峻。目前,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發展最快的刑事犯罪。僅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78.2萬件。
根據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至5月,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1.4萬起,打掉犯罪團伙1.4萬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5.4萬名,同比分別上升60.4%、80.6%和146.5%。今年5月,全國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8.46萬起,與4月相比下降14.3%,案件持續高發的勢頭得到了一定遏制。
【數看電信網絡詐騙】
電信網絡詐騙是指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犯罪行為。
從詐騙類型看,電信類詐騙仍是主要的詐騙類型,但網絡類詐騙已成為發案最多、增長勢頭最猛的詐騙類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發布的《電信網絡詐騙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的數據,2016~2017年,電信網絡詐騙方式以電話詐騙為主,占全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50%以上,其次是短信和木馬病毒詐騙方式。報告指出,未來網絡類詐騙將繼續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增長點。
根據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網絡犯罪特點和趨勢》數據顯示,2016~2018年,東南沿海地區以互聯網為工具實施詐騙的情況較為嚴重。福建、江蘇、海南等十地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海南、兵團轄區審結的網絡詐騙案件數量雖少,但以互聯網為工具實施詐騙的情況較為嚴重。
根據騰訊110公布的2020年數據顯示,交易詐騙居網絡詐騙類型的首位。免費送、“殺豬盤”詐騙有所下降,但購物返利、兼職刷單等詐騙類型增長明顯。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消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主體開始向低齡、低學歷、低收入“三低”人群發展,詐騙手法多達6大類300多種,而且不斷“推陳出新”。
【暑期或是電信網絡詐騙高峰】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已高度普及,2019年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93.1%,65.6%的未成年網民主要通過自己摸索的方式來學習上網技能。互聯網逐漸成為未成年群體生活的一部分,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實施犯罪的空隙。社會經驗少、明辨是非能力較弱、缺乏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的未成年群體成為不法分子的“殺魚盤”目標。
隨著暑期到來,學生群體接觸網絡的時間相對增加,部分學生在不法分子誘騙下,一步步陷入電信網絡詐騙圈套,通過支付寶或微信掃碼支付,最終被騙。
根據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數據顯示,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知識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運用安全技術能力均不足。
報告顯示,未成年人對網絡安全基本知識了解程度并不理想。僅有19.3%的未成年人表示“很了解”網絡安全基本知識,41.9%的未成年人表示自己對網絡安全基本知識只是“了解一些”,而“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累計比例達15.8%。
從安全軟件使用普及度看,仍有相當比例的未成年人使用程度不高。“經常”和“總是”使用殺毒軟件的占48.3%,22.5%的未成年人“有時”會使用殺毒軟件,“較少”和“幾乎不”用的占22.5%。這說明,未成年人在上網時的安全技術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根據“騰訊110”數據,7-8月的暑假期間是兼職詐騙高發期。由于門檻低、受眾廣、操作簡單,兼職詐騙吸引了很多受騙者。其中入職押金和虛假刷單尤為突出。防范意識相對薄弱的大學生、“寶媽”、待業者是主要被騙對象,詐騙往往從以小利騙取信任開始,有門檻費、需要墊付就要引起警惕了。
互聯網的持續滲透,在為學生群體帶來觸手可及的便利時,也為增強學生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暑假到了,這些詐騙陷阱不得不防】
暑假到了,同學和家長都開始放松下來,可詐騙分子卻已經開始活躍起來,大家一定要擦亮雙眼,以免掉入騙子的圈套。
警惕高考招生詐騙陷阱
謹防分不夠,錢來湊的虛假招生騙局。高考招錄程序都是合法、公開、透明的,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遇到錄取過程中出現疑難問題,一旦談到花錢解決一定不要相信。除此之外,一些犯罪分子會偽造錄取通知書,要求將學雜費打到指定賬戶,因此在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一定要確認郵件發送地是否真實可靠,可以向被錄取高校或當地教育局咨詢核實。
警惕教育培訓陷阱
假期到來,要如何度過這么長時間的假期呢,相信很多家長覺得假期培訓班是一個好選擇。然而很多犯罪分子就是看中了這一點,他們通常冒充孩子的學校老師甚至是自己的孩子,通過短信、微信、QQ等一些常用聊天軟件,向家長們發送需要給孩子上培訓班要交錢這樣的消息,并且會因為不方便的一些原因拒絕接電話,很多家長因此疏忽大意就把錢轉給了犯罪分子。
警方提醒,家長們在收到這樣的一些陌生號碼發來的消息的時候,不要著急匯款,一定要向孩子本人和學校老師當面核實清楚。
警惕刷單詐騙陷阱
考試結束后,不少同學也會選擇在暑假兼職勤工儉學,賺取自己的學費或者生活費。“網上刷單,足不出戶就能賺大錢”這樣的廣告在網絡上也層出不窮,很多同學也因此被吸引。
警方提醒,兼職刷單這種做法不僅違法違規,而且陷阱多多,千萬不要貪圖小利小惠,要增強防范意識,對待“小投入大回報”的工作保持警惕。
警惕網絡游戲詐騙陷阱
放下了繁重的學業,有的同學熱衷于暢游虛擬世界。犯罪分子看準這個時機,冒充游戲玩家、異性玩家、游戲運營商等實施詐騙。
大家不要輕易相信網絡游戲中彈出的優惠、中獎信息,如需要購買裝備、虛擬游戲幣或者游戲賬號等,盡量使用通過認證的正規平臺進行交易。
警惕網絡購物詐騙陷阱
同學們在網上購物要盡量選擇有知名度、應用度和安全保障的網站,一定不要貪圖便宜落入騙子的陷阱,當對方以訂單丟失、商品缺貨,快遞丟失、商品質量有問題需要退款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陌生鏈接、二維碼一律不要點擊、不要掃描,如有問題,請親自去找網購的網店客服核實咨詢,千萬不要相信陌生號碼里的非官方操作。
資料來源:新華社、網安局微信公眾號、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長沙網警巡查執法、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