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8月2日電(記者崔利杰 實習生李凌萱) 千年大計,教育先行。安新縣淀南中學是一所鄉鎮初級中學,近年來,這所學校受校區合并、教師隊伍結構老齡化等問題影響,學校的教育發展遭遇瓶頸。2019年12月,楊贊波任安新縣淀南中學校長后,在安新縣教育局的指導下,推出家訪制、師徒制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讓學校教育質量逐步提升。本期我和雄安的故事,中國雄安官網專訪了雄安新區優秀共產黨員楊贊波,聽他講述他和淀南中學的故事。
推出家訪制、師徒制 探索教育發展新路徑
楊贊波和老師們交流教學工作。實習生李凌萱 攝
安新縣淀南中學位于安新縣南部劉李莊鎮。這所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優秀生源流失等問題困擾著剛任校長不久的楊贊波。楊贊波認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淀南中學需要秉承立德樹人理念,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探索出一條適合鄉村中學發展的新路子。
楊贊波深入了解學校現狀,剖析制約學校發展的根源。他反復研究琢磨,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推出了包含家訪制、師徒制等一套較為完善的教育模式,逐步提升學校師生的融合度,改善教育質量。“老師到學生家中家訪,這是聯通教師、學校與家長的橋梁和紐帶,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頻共振的必要手段。實現有質量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突破口就是家訪。”楊贊波認為,師生面對面家訪,不僅有助于促進師生交流、加深了解,也能讓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變得更加鮮活。
楊贊波在與家長的不斷交流中,了解到家長、學生迫切希望教師一對一幫扶學生。通過不斷探索實踐,淀南中學推行全員育人師徒制教育模式。“全員育人師徒制,就是老師和學生結對幫扶,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心理上給予指導幫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是對傳統班主任管理模式的一種完善和補充,也是常規家訪的進一步延伸和深化。”楊贊波說。
借助北京優質教育資源 提升家長認同感
楊贊波處理學校事務。實習生李凌萱 攝
一年多來,安新縣淀南中學積極與北京大學心理認知學院學碩黨支部對接,將北大學子的新思想、新觀念引入校園,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極大地提高了家長對學校的認同感。
曾在安新縣淀南中學就讀的席中海,現任北京大學心理系黨支部書記。楊贊波積極與他對接,邀請他到學校參觀,就淀南中學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探討,確定了安新縣淀南中學與北京大學心理系黨支部共建方案,將北大心理系學生納入學校師徒制范疇,與教師結對,協助教師履行好師徒制職責。
“我們借助北大優質教育資源,邀請北大學子授課、合作共建公眾號、舉辦師生培訓會、專題講座等,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同時,利用家長資源組建家委會,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為培養學生保駕護航。”楊贊波說。
目前,北京大學在安新縣淀南中學開展了暑期活動。通過釘釘聯播與學生互動,暑假期間進行直播講授《自律我可以》《如何做好時間管理》等主題內容,累計有1500余名學生及家長參與觀看,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家長的認同感。“引入北京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我們學校的教育質量會逐步得到提升,家長對學校的認同感也會越來越強。”楊贊波說。
以校為家、無私奉獻 為提升教學質量努力鉆研
安新縣淀南中學位于安新縣劉李莊鎮。中國雄安官網記者牛思佳 攝
今年以來,在雄安新區有關部門和安新縣教育局的指導下,安新縣淀南中學明確了具體舉措和發展目標,即在強化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的基礎上,以“常態化家訪、全員育人師徒制、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為四個抓手,增強“學生與教師、家長與學校、教師與學校、社會與學校”四個認同,努力打造淀南中學“家校共建”共同體,積極構建淀南教育發展新生態。
如今,安新縣淀南中學已經從以前的“差”學校,變成了老百姓逐步認可的好學校。楊贊波作為教師隊伍的帶頭人,推出的創新教育模式,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讓肯干事的教師有舞臺、受尊重、有榮譽。
“對于新區教育工作者來說,只有育人為本,全力以赴,才能對得起黨組織的重托。安新縣淀南中學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下一步,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服務家長,以校為家、無私奉獻,為推進淀南中學教育教學工作提升不懈奮斗。”楊贊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