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市出臺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推動京津冀地區氫能產業鏈協同互補
2025年前,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減少碳排放200萬噸
8月16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重大示范工程為依托,2023年前,培育5-8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減少碳排放100萬噸。2025年前,具備氫能產業規模化推廣基礎,產業體系、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形成氫能產業關鍵部件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成3-4家國際一流的產業研發創新平臺,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減少碳排放200萬噸。
京津冀區域是國內最早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發和示范應用的地區之一,具備研發實力突出、產業基礎完備、氫能供給多元、產業鏈完整、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三地產業與經濟結構互補性強,為區域協同發展氫能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產業布局上,實施方案提出統籌規劃京津冀區域氫能產業布局高位謀劃、超前布局,推動京津冀地區產業鏈協同互補、跨區域產業鏈條貫通與聯合示范應用。以聯合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城市群建設為引領,集聚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產業發展格局。
實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協同布局氫能供應及燃料電池應用全產業鏈,實現氫能技術與產業的全球輸出。在津冀適合園區,鼓勵在京重點企業布局綠氫、低碳氫制備及氫能整車和配套產業鏈。建設可再生能源綠電制氫、工業尾氣制氫、大規模氫氣提純、儲供氫關鍵設備等一批氫源供應及配套裝備制造項目;建設燃料電池整車生產、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部件產業化、氫能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研發等燃料電池產業化項目。
在京津冀區域,往返于各港口至北京的運輸線路、重點企業物流專線和以農副產品為重點的生活必需品運輸線路上,構建京津冀燃料電池重卡貨運走廊,實現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和載貨車的分階段替換。
在京津冀區域,依托電商、物流、機場、港口等大宗物料搬運場景,以生鮮和醫藥市場等冷鏈物流、流通配送和工廠作業倉庫為重點,推動實現內燃機叉車和鉛酸電池叉車的分階段替換。
實施方案提出建設京津冀智慧氫能大數據平臺,推動氫能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互融互通,實現氫安全及氫能制備、儲運、加注、應用全鏈條的數字化協同管理。(記者米彥澤 通訊員趙海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