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11月6日電 今年的“雙十一”,來的比往年都要早一些。今年“雙十一”集中促銷活動,從10月20日開始,最后到11月11日結束。為了讓廣大消費者在“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期間放心購物、遠離商家套路,雄安新區綜合執法局發布“雙十一”網購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在各種優惠和促銷活動面前,保持清醒頭腦,防范促銷陷阱。
理性面對預售消費。消費者在選擇預售商品的同時,也要看清楚平臺預售活動的規則,分清楚支付的究竟是“訂金”還是“定金”,要注意閱讀消費協議的內容,知曉未能如期支付尾款將要承擔的責任,避免因盲目繳納定金而使自己在經濟上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謹慎選擇消費貸款。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透支消費,隨著人們的需求增大,可以用于提前消費的工具也越來越多,例如信用卡、花唄、白條就是很多人都在使用的透支工具。各大電商平臺在“雙十一”期間也會推出消費信貸“臨時提額”服務滿足各種消費需求。還有些平臺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消費信貸作為默認支付方式,容易誘導消費者過度消費,產生逾期還款、額外承擔分期手續費等風險。消費者在提前消費享受生活的同時,也需制定清晰的個人財務規劃,避免因逾期還款或分期消費而產生高額利息。
避免落入打折陷阱。網購集中促銷期間,電商平臺會采取購物津貼、優惠券、打折、店鋪紅包、滿減紅包、獎勵紅包等方式來吸引消費者,“促銷期間計算商品價格比輔導孩子數學還難”已經是陳年的老梗了,商家促銷手段越來越花俏。作為消費者,不要被眼前的紅包、優惠券所迷惑,認準了價格和質量才是買到好貨的關鍵要素。
警惕正品吊牌商品。近幾年不少傳統品牌改變了經營方式,取消了線下銷售渠道,改為線上品牌授權,通過品牌綜合服務向合作工廠和經銷商收取費用。工廠或經銷商通過購買正品吊牌的方式,將來路不明的無牌產品,當成品牌商品售出。造成商品銷量一路領先,卻頻頻登上質量黑榜的情況。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之前,先多方面了解商品的真實情況。
小心網紅直播套路。近年來直播帶貨越來越紅火,不少流量網紅的帶貨能力極強。直播間里主播不斷制造爆賣氛圍,彈幕也不停在顯示“誰誰誰買了”“誰誰誰關注了直播”“誰誰誰正在去買”等各種信息,讓觀眾產生一種“從眾效應”,刺激跟風消費。建議消費者不要盲目相信直播帶貨,應該從自身需求、產品質量等方面,多角度考量是否需要購買產品。
保留憑證依法維權。在網上購物過程中一旦出現糾紛,保存商家的活動信息、聊天記錄、訂單詳情等相關憑證,都是消費者維權時最直接最有效的證據。發生消費糾紛時,要第一時間與賣家或購物平臺聯系協調,如不能協商解決的,消費者可撥打經營者所在地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電話或登錄全國12315平臺進行投訴或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