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我省秋冬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0月1日至11月23日
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2.2%
達標天數較2020年同期增加2天,較2019年同期增加4天
從省生態環境廳11月25日召開的“秋冬季污染天氣過程解析及近期空氣質量預測”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今年秋冬季,我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0月1日至11月23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2.2%,達標天數較2020年同期增加2天,較2019年同期增加4天。秋冬季,人們能更多地見到藍天白云。
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高級工程師張良介紹,10月份以來,我省共發生4次污染天氣過程。與以往相比,自大氣擴散條件轉差至達到中度污染水平,今年一般需2至3天積累時間,較前幾年1至2天就達到中度污染水平、污染物積累速度明顯減慢;今年4次污染過程達到中度以上污染級別的基本上持續時間為1至2天,而以往平均持續3至4天,今年發生污染過程持續時間明顯縮短;今年10至11月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氣過程呈現分散性特征,未出現集中連片的長時間污染,污染影響范圍明顯減小。
針對10月以來我省發生的4次污染過程,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及時分析準確把握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的變化趨勢,提前5至6天預判捕捉污染過程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并加密會商,持續跟蹤研判,提前3天向各市發布污染過程提醒函,要求相關城市結合空氣質量預報結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污染天氣過程的不利影響。相關城市提前發布預警信息,積極采取應急響應措施。應急減排期間,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較預測值99微克/立方米降低21%;中度及以上污染水平天數累計共出現35天,較預測89天少54天。
經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環境氣象中心會商,11月26日至29日,風力逐漸轉弱,本地積累疊加污染傳輸,我省中南部和東部地區可能出現一次中度及以上級別污染過程。11月30日起,受冷空氣影響,我省大部地區由南風轉較強西北風,污染自西向東逐漸清除。(記者 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