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冀聯合研發設施蔬菜生態環境智能調優控制技術及裝備
智慧農業促農增收
2021年12月12日中午,陽光明媚。元氏縣謙益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黃保良,來到西紅柿溫室大棚查看西紅柿長勢,看到溫室內LED屏顯示溫度和濕度有些高,他馬上走到智能控制柜前,按下按鈕,自動防風設施即刻啟動,不到十分鐘溫度恢復到適宜作物生長的正常狀態。
“有了物聯網自動控制系統就是好。”黃保良介紹,原來他的設施西紅柿生產管理都是靠經驗,肥水用得多;草簾、棉被、風口都是人工卷,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自從安裝了物聯網系統,不僅勞動強度大大降低,效率提高,還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西紅柿品質也有所提升。
過去,靠經驗、人工勞作;如今,依據精準數據進行智慧作業。這一變化和京冀聯合研發的設施蔬菜生態環境智能調優控制技術及裝備密不可分。
石家莊市農科院院長田國英介紹,石家莊是設施蔬菜生產大市,以前設施蔬菜生產過程中,溫室大棚內的光熱濕度等環境控制靠經驗,一些信息化技術難題亟待解決,生產監測數據無法保證連續、完整,設施蔬菜溫室環境缺乏指標間協調和綜合時序調控機制,缺乏全流程、一體化設施蔬菜生產智能管控平臺。
針對上述技術難題,為加快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究與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近年來,石家莊市農科院搶抓全國數字農業產業發展機遇,依托自身開展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究成果,積極與北京市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中心合作,聯合申報實施了《設施蔬菜生態環境智能調優控制技術及裝備》項目,重點開展設施蔬菜環境調優模型研究。
經過雙方科研人員不懈努力,該項目重點突破了信號增強傳輸與繞射組網、精準配給動態決策和綜合聯動時序調控、國產軟件精準服務平臺等4項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4類產品,構建了設施蔬菜環境智能調優控制技術體系,在設施溫室環境智能監測、調控、決策與精準服務相關理論和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項目成果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主推技術、河北省農業主推技術。
目前,該技術成果已在石家莊、保定、邯鄲、廊坊等7市24個設施蔬菜生產縣累計推廣36.77萬畝,新增經濟效益44801.52萬元,節約水資源648.62萬立方米,用工節支34191.69萬元,農藥節支2094.13萬元。(記者趙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