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里、陽光下,雄安新區,一座生機勃勃的新城,雄姿初顯。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的背后,數十萬建設者日夜揮灑汗水,用奮斗為這座“未來之城”精心著色。
“親愛的,跟我去雄安吧,那是我的家鄉。”2020年12月,土生土長的雄縣姑娘張建英聽說公司中標了家鄉的工程,她心情激動,主動申請回雄安新區工作。“沒問題,我保證干好”。當時還是男朋友的駱中月也跟隨項目進場,成為中建二局安裝公司雄安項目的一名建設者。
張建英畢業于唐山學院土木工程專業,2016年來到中建二局工作。張建英愛鉆研,對項目質量控制很感興趣。2018年她發表的論文《提高跨石太高速橋鋼箱梁一次裝配合格率》被評為省部級一類成果。作為項目技術員,她主要負責技術資料留存,C、D類項目級別的方案編寫,梳理技術流程等,雨季施工、冬季施工方案也由她來完成。
雄安項目是雄安新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作為新區首個垃圾綜合處理設施,該項目集垃圾處理、焚燒發電、綜合利用于一體,采用國內首創的地下和半地下設計,利用先進的煙氣處理技術與嚴格的排放標準,實現煙氣的超低排放,建成后將為新區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項目鋼結構總用鋼量近2萬噸,存在交叉作業多、安全風險高等問題。作為項目安全總監,駱中月傾注了很多心血。每到施工關鍵階段,駱中月要全天泡在工地現場,構件起吊、就位、焊接、固定,最后工人平安下來,七八個小時都需要他徑直站在項目現場,精神高度緊張,緊盯任何潛在的施工風險。從開工到現在,已完成7600噸鋼結構安裝,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疫情來襲,張建英作為項目“大管家”,在項目后方穩人心、固防疫,毫不懈怠。突發狀況也考驗著張建英和駱中月的感情。一次,外地突發疫情,項目需要迅速排查工人的健康信息。他們倆和其他同事顧不上白天的辛苦,晚上12點進入工人宿舍,指導工人上傳健康碼、行程碼、核酸報告和疫苗接種信息,一間間宿舍走訪摸排,一直到凌晨3點才完成全部工作。張建英笑著說,“那次真正體會到了并肩作戰,我們的感情也得到了升華。”
2021年5月21日,兩個人請了一天假,領了結婚證。“項目已經進場小半年,樁基工程全部完成,項目一天一個樣,每一天都很重要,不敢離開太久”,第二天這對新婚小夫妻回來后便迅速投入工作,為1號生產線設備正式啟動安裝做好準備。
駱中月已經取得了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的證書,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他還獲得中建二局“安全生產先進工作者”稱號。2022年3月,雄安新區建筑業協會第一批青年專家入庫名單公示,張建英則成為了該協會第一批青年專家。駱中月在現場負責施工安全,張建英在項目部負責防疫安全,夫妻倆用辛勤和汗水默默付出。張建英說:“能夠回報家鄉,內心有種說不出的自豪感,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這里將成為生態標桿。”
在眾多雄安建設者當中,像他們這樣的夫妻還有很多。他們結伴而來,相濡以沫,積極投身到雄安熱火朝天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