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雄安站坐高鐵十幾次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到北京了,真的很方便!”
家住容城縣的張健拉著行李箱在雄安站候車大廳等待檢票。由于工作關系,張健頻繁來往于北京和容城之間。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開通后,張健成為受益者。
雄安站一層候車大廳。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相伯 攝
現在,雄安站每天開行京雄城際列車17對,從北京到雄安最快只要50分鐘。
從高空俯瞰,雄安站屋蓋輪廓如清泉源頭,似一瓣青蓮上的露珠。
走進雄安站,綠色化、智能化、科技范兒處處可見。
一起來感受吧!
雄安站外景。雄安站供圖
雄安站候車大廳里,最醒目的莫過于一個個排列成行的柱子了。
這些看上去雄壯的柱子表面光滑,觀感自然清新,結構挺拔俊美。
這是雄安站的亮點之一,清水混凝土柱,被稱為“素顏女神”。
首層候車大廳由192根清水混凝土柱和500道清水梁共同組建而成。
雄安站候車大廳內的清水混凝土柱。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相伯 攝
所謂清水混凝土柱,主要是通過石子、沙子、水泥配比的不同,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呈現出自然的“高級灰”。
它的一大特點是一次澆筑成型。
在模板拼接定型后,直接在模板里澆筑配比好的清水混凝土,待固定成型后,再脫去模板。
它的另一個特點是綠色環保。
候車大廳的清水混凝土柱和頂梁結構渾然一體。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相伯 攝
清水混凝土柱一次澆筑成型后,不用再做任何裝飾,節省了后期裝修材料和工時,清新質樸,更符合環保要求。
雄安站是國內首個大規模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的高鐵站。
候車大廳時尚溫馨。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相伯 攝
施工中,施工團隊對混凝土配合比、模板體系以及混凝土施工工藝等進行研究細化,進行了上百次實驗,最終實現了光潔如鏡的平滑度。
在清水混凝土柱之間,矗立著一個個小島樣式的風亭,它是站內的“島式空調機組”。在候車大廳內共有22個。
它是個“多功能信息島”。
雄安站候車大廳內的清水混凝土柱。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相伯 攝
這些風亭內集成了包括空調機組、二氧化碳傳感器、消防報警器、火災探測器、5G信號放大器以及消防水炮等多種智能裝置,實現了候車室熱濕度、空氣質量的均衡控制,還兼具消防報警功能。
相較于其他車站多采用中央空調,“島式空調機組”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分區域設定溫度。根據候車區域不同群體的體感需求,設置相應溫度。
比如,候車大廳設置了兒童娛樂候車區,該區域的“島式空調機組”溫度設置相對高一些,兒童旅客會感到更舒適。
“島式空調機組”上還安裝了攝像頭,可以捕捉候車大廳內的畫面,并實時傳輸到雄安站的生產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可通過大屏幕對大廳的狀況一目了然。
綠色環保的理念,從設計之初,就植入了雄安站。
雄安站被稱為“會發電”的火車站。
在站臺,抬頭隱約可以看到一塊塊黑色的長方形光伏板。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站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這是雄安站屋頂鋪設的光伏建材,收集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車站日常使用。
雄安站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6000千瓦,鋪設1.77萬塊、4.2萬平方米多晶硅光伏組件,電站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
自2020年12月正式并網發電以來,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計發電超過1289萬千瓦時。
根據測算,這些太陽能板年均可發電量達580萬千瓦時,基本能夠滿足車站照明用電的“自給自足”,每年可節約用煤1800噸。
雄安站。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相伯 攝
雄安站是面向未來的車站,承擔著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協同發展及輻射全國的職能,是雄安新區率先打造的站城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
京雄城際鐵路、京港高速鐵路、津雄城際鐵路、雄石城際鐵路、雄忻高速鐵路將在這里交匯。未來,雄安站將成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新樞紐。
如何運營好、管理好雄安站?
北京車務段雄安站站長杜小軍表示,將從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入手,優化升級站內基礎服務設備設施,不斷提升客運服務品質,加速推進車站“智能大腦”建設,構建超一流現代智能化客運車站。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落實于行,努力將雄安站打造成為雄安新區城市的靚麗窗口,全面助力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發展建設。”杜小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