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7月26日電 7月25日,河北省人民檢察院雄安新區分院召開“燕趙山海·公益檢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河北省人民檢察院雄安新區分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楊靜介紹了雄安新區檢察機關開展“燕趙山海·公益檢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的整體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雄安官網李鑫 攝
楊靜介紹,專項監督開展以來,新區檢察機關以調研走訪為基礎,結合“大走訪——問題解決月”“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工作大落實”大討論活動,部署開展“走遍雄安”活動。踏查了轄區范圍內所有鄉村、污水處理站、坑塘,全面掌握了生態環境有關情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聚焦“四個領域”“八個一批”,因地制宜謀劃開展5個特色小專項。其中,雄縣檢察院謀劃開展了“重點項目工地揚塵污染治理”小專項活動,容城縣檢察院謀劃開展了“餐廚垃圾堵塞污水管網整治”小專項活動,安新縣檢察院謀劃開展了“淀中村、淀邊村環境整治”“一體化項目垃圾滲濾液處置治理”和“有水坑塘治理”小專項活動。
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雄安官網李鑫 攝
據悉,雄安新區檢察機關依托雄安新區數字城市建設成果,高標準打造兩級院公益訴訟指揮中心和快檢實驗室,基本實現了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數字化轉型。自主研發應用白洋淀生態環境法律監督數據模型,該模型運行一個月來,即從海量數據中提取信息15742條,通過智能分析立案污水處理類行政公益訴訟案件7件,制發檢察建議7件。創新搭建的“兩法銜接”暨法律監督平臺,同步智能分析研判12345政務服務平臺舉報反映問題線索,該平臺被評選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同時,新區檢察機關依托涉白洋淀流域案件集中管轄機制,深化白洋淀流域區域協作配合機制,形成全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合力;建立健全提升案件質量、精品案例培樹等制度,聯合有關部門規范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管理,會簽《關于建立“檢察+熱線”工作機制的意見》等多個協作機制,著力推進溯源治理。此外,新區檢察機關積極推進建設法治主題公園,加快推進數字檢察人才培養計劃,在營造輿論氛圍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新成效。
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雄安官網李鑫 攝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檢察機關共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90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0件,共制發檢察建議55份、磋商29件,有關部門全部接受并進行整改,白洋淀淀邊污泥處置行政公益訴訟案被最高檢評為濕地保護領域典型案例,另有7件整改效果明顯、社會反響良好的重點案件正在積極培樹推薦。
發布會上,雄安檢察分院檢察官還圍繞“燕趙山海·公益檢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背景意義、“走遍雄安”活動成效、嚴厲打擊妨害新區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創新工作舉措等內容進行了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