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存
他從小就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熱心公益事業,歷經磨難多次創業,一心為了父老鄉親致富;他選擇智慧社區服務工作,身體力行,不斷嘗試。他就是雄縣智慧社區服務促進中心主任劉存。記者日前采訪了這位80后的年輕人。
記者:請介紹一下你的成長經歷。
劉存:我從小生活在雄縣的一個小村莊里。那時候,父母忙于養家糊口,我就跟著奶奶生活。由于村里沒有文化活動,人們平時或者在大街上坐著聊天,或者打打紙牌。從那時起,我就想長大以后,要為人們創造一個文化豐富的環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大學選擇專業時,考慮到老百姓大多不懂法,我就想學習法律,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考上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后,我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學院的活動,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協會,通過協會參加志愿活動,周末時去養老院做服務,感覺非常快樂。
大學畢業回到縣城后,我在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同時,開始第一次創業。當時,我選擇的創業項目是代理南方某公司的電動平衡車。因為缺乏市場調研,兩年之后以失敗告終。但我坦然面對,從中汲取了經驗教訓,更堅定了我的創業夢想。那是2015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與雄縣政府合作,在各村設立服務站,幫助村民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當時報名人數多達3000人,經過多輪初試、復試等程序,最終留下30名電商火種,我最終成為了一名服務站合伙人,幫助村民“農產品進城、城里貨物進村”,伴隨著經營的逐漸好轉,給家鄉百姓帶來了收入,看到他們非常開心,也更加堅定了我第二次創業的信心。
記者:你是如何搶抓雄安新區設立后的機遇的?
劉存:2017年4月,雄安新區設立,給我們雄安人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首先想到要實現信息互通,讓各鄉鎮企業和老百姓通過信息平臺解決招聘、求職的困難。偶然之間,我得知58集團要全面啟動服務全國鄉村的戰略發展項目,解決鄉鎮信息閉塞問題,連接農村市場,打通服務鄉村“最后一公里”。我就想把新區3縣鄉鎮串聯到一起,于是對接58同鎮信息服務項目,開始自己的第三次創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當地政府以及58集團的支持下,目前已經組建了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各鄉鎮服務站,包括白溝共計30個服務站,有招聘求職、生意轉讓、物品交易、同鎮頭條、交友征婚、順風車等13個服務板塊,信息量逐步增加,現已覆蓋雄安新區及周邊地區,直接和間接安置就業崗位350余人。
幫助別人使我快樂。怎樣才能更多更好地服務百姓呢?我決定申請成立一個組織——雄縣智慧社區服務促進中心,目的是整合社會資源,解決家庭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服務千家萬戶,助力雙創雙服,讓更多的人進入智慧社區、了解智慧社區、加入智慧社區,人人既為智慧社區服務,同時又是智慧社區的受益者。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更好地服務百姓。
記者:你在新區設立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劉存:一是利用“魔豆媽媽云客服”電商助力脫貧攻堅。該項目由阿里巴巴公益、中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無界控股有限公司在河北聯合開展,是一個針對“困難媽媽”電商創就業的精準扶貧公益項目。目前,該項目對符合條件的“困難媽媽”進行招募篩選,進行后期的線上線下培訓,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二是我們中心與《學智寶扶智工程》共同啟動了合作捐贈儀式和省民政廳“星火”項目(雄縣服務點)暨雄縣專業社會工作培訓,讓更多困難群眾利用互聯網接受良好的教育,實現從智到志的根本改變,通過《學智寶扶智工程》實現造血式扶貧。三是積極參加河北省和雄安新區社會工作有關活動,如:2019年4月,省社會工作促進會在邢臺市舉辦的2018年“星火”專業社工服務崗位采購項目——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與管理能力提升培訓活動;5月的雄安新區專業社會工作發展推進會與雄安新區管委會公共服務局,以及相關部門的2019年雄安新區專業社會工作培訓方案;京津冀助推雄安新區專業社會工作發展,以及專業社會工作在精準脫貧、退役軍人服務、社區建設、拆遷等工作的培訓,等等。
記者:你對下一步發展有何具體打算或設想?
劉存: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年輕一代雖然現在累點苦點,但是,一想到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和創造性的工作,給百姓帶來方便,就非常快樂和幸福。未來雄安新區將打造創新發展的新高地。我們要解決農村信息閉塞的問題,實現全民信息互聯互通,要為不同行業的創業者搭建共享信息平臺,就需要不斷提升社會工作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服務老百姓、服務社會。
目前,我們正致力于本地的社會服務工作,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社會工作是一種以助人自助為宗旨,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理論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的專門職業。因此,做好社會工作要有拼搏奉獻的精神,要有永不懈怠的擔當情懷。只有這樣,才能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不負青春,為建設美好的雄安新區貢獻力量。(記者 王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