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昊
從北大理學博士到農村基層選調生,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選擇雄安新區作為夢想起航的地方,踐行著年輕一代報效國家的遠大志向。他就是安新縣三臺鎮選調生、北京大學理學博士魯昊。記者日前采訪了他。
記者:你作為北大的理學博士,畢業選擇有很多,為何選擇走選調生之路?
魯昊:我雖從小生長在農村,但成長的經歷一直在學校,對農村基層工作并不太懂,因此,總想著有一天,與基層干部和群眾打成一片,補上這一必修課。這種想法早已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里。因為,我們青年人的主場在基層,在一線,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018年7月,我從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博士畢業時,的確有多個選擇。我也思考了很多,最終毅然放棄大城市優越的工作生活,通過選調生考試,來到農村基層工作。
記者:你為何選擇來到雄安新區?
魯昊:從設立雄安新區的那一天開始,身在北大未名湖畔的我,就一直關注著雄安新區的信息,也期待著能與雄安新區邂逅。我深感雄安新區將成為全球矚目的“未來之城”,深感建設雄安新區是新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報效國家的壯美人生際遇。在我心里,雄安新區是一座擔當新時代發展使命的“未來之城”,是引領未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一個萬眾矚目的美好未來,必定需要無數對黨忠誠、對國盡責的有識之士去不懈奮斗。博士畢業前夕,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雄安新區招錄選調生的信息,便主動請纓,選擇了扎根安新縣基層鄉鎮,用自己的腳步去為千年大計丈量,用自己的汗水去為國家大事耕耘,用自己的智慧去為未來之城求索。我要將雄安新區作為自己夢想起航之處。
記者:你來到安新縣基層工作,一年多來是如何度過的?
魯昊:2018年8月,我被組織分配到安新縣三臺鎮工作。鎮黨委安排我在黨政辦熟悉總體鎮情和工作流程,隨后又去各股所輪崗鍛煉。
我所工作的三臺鎮,是雄安新區的起步區,被譽為“北方鞋都”,鼎盛時期有制鞋及相關企業近3000家。面對新區建設的需要和環保的要求,這個有著40年制鞋歷史的小鎮,亟需轉型升級或轉移提升。為迎接新區大規模開工建設,鎮里的前期準備工作復雜又艱巨,既要促進企業轉型轉移,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困難群體脫貧攻堅戰。尤其是今冬的“氣代煤”工作,因為我鎮基礎建設情況復雜,戶數多,施工難度大,全鎮上下連軸轉,鎮里黨政主要領導更是夙夜在公,經常開會至深夜。他們這種忘我無私、默默奉獻的工作作風深深感染著我。我也必須像他們那樣熱忱地去為新區建設、去為人民幸福添磚加瓦。
記者:你在三臺鎮都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魯昊:作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對于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華北之腎”。為清理淀區水產養殖,我跟著領導和同事們,與群眾扎在一起,幫助他們聯系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尋找銷路,盡力減少群眾的損失。為更好助力企業轉移轉型,在鎮黨委支持下,我聯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學家前來三臺鎮,為300多位企業代表講學,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幫助他們分析研判未來發展方向,取得了良好反響。為進一步激發鼓舞廣大干群建設新區的熱情和干勁,鎮黨委讓我邀請“載人深潛英雄”稱號獲得者、蛟龍號主駕駛傅文韜同志作報告,在全鎮干部職工和各村“兩委”干部及黨員中引起極大反響,達到了為新區建設凝心聚力的效果。
幫助困難群眾精準脫貧,一直是鎮黨委和鎮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這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以人民為中心”這6個字所蘊含的擔當責任和溫暖力量。我積極參與到了這場硬任務中,從政策學習到入戶走訪慰問,從貧困人口情況整理到扶貧迎查,每一個環節都盡力做到一絲不茍,盡力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在推進“氣代煤”工作中,我們著力在供暖之前能夠讓老百姓順利使用清潔能源取暖,這都是一件件刻在心里的,為人民謀幸福的責任。
記者:你是何時到新莊窠村任黨支部書記助理的?
魯昊:2018年10月,按照河北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三臺鎮黨委分配我到新莊窠村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我以極大的熱誠投入到了村里的各項工作中,不僅積極配合支部書記工作,還主動請纓幫助村里管理黨建工作。也正是在村里的所見所聞所行,讓我明白了基層黨建的深刻內涵。
我和村“兩委”班子一起確定了村里的黨建工作思路:從“學”做起,即定期授課,組織黨員一起學習黨章、學習黨史;從“實”抓起,即摸清本村黨員數量、年齡段、地域分布、文化層次等,有針對性地引導激勵大家為新區建設發展建功立業。
記者:在基層工作期間,你結合自己的專業都做了哪些工作?
魯昊:三臺鎮是北方重要的鞋業生產基地,從業人員10多萬人。我到任后,走遍全鎮12個村所涉及的絕大多數企業,一方面做企業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為他們解讀雄安新區規劃、政策、理念。同時,我還結合自己所學的地質學知識,深入白洋淀開展生物多樣性、水文、地質等方面調查和數據采集工作。目前,我編纂的一本關于白洋淀的專業著作已經完稿,正待出版。
一年多的基層磨礪,使我補上了基層治理這門必修課,讓我學到了在課堂學不到的知識,讓我在走出書齋、走向田野之后,深深懂得了基層是國家一切發展的根基。這里不僅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一線,還是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前沿陣地,更是當代青年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廣闊舞臺。
記者:在未來選調生的日子里,你有何期待或打算?
魯昊:感恩雄安新區這方熱土,感恩三臺鎮的干部群眾。他們用熱情善良接納包容我,用他們的激情奮斗感染激勵我,心里越來越覺得,我和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上的人,已經結下難解難分的緣。
在今后的歲月里,我將用自身所學,在雄安新區扎根奮斗,在基層一線磨礪成長,努力做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滿懷激情,傾己所能,一心只為實現中國的千年大計,一心只為建設世界的“未來之城”,一心只為澆灌新區人民的幸福生活之花,這將是我一生的使命和榮光。(記者 王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