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體溫正常,刷臉驗證后請戴好口罩。”7月19日10時40分,下工午休的莫懷強從雄安商務中心項目施工工地回到一街之隔的雄安建設者之家二號營地。在進入居住地前,他和其他建設者一樣,先測溫登記,然后刷臉通過閘門。
莫懷強是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的一名安全員,來自四川省閬中市。他和外地工友一樣,集中住進了雄安建設者之家二號營地。
下班的工人們從雄安商務中心項目施工工地回到一街之隔的雄安建設者之家二號營地。在進入居住地前,建設者先測溫登記,然后刷臉通過閘門。劉向陽 攝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是雄安新區首批開工建設的項目,也將是雄安新區建成的第一個標志性城市建筑群,為新區建設提供配套服務保障的同時也肩負著探索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建筑風貌的重要使命。隨著項目建設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建設者從全國各地來到新區參與建設。截至6月底,新區共有工地264個(以施工標段為統計單位)。
為保障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順利推進,給建設者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同時也為了做好建設工地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新區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新區成片開發建設的特點,今年2月率先在容東片區打造了兩座環境舒適、設施齊全的綜合性生活社區,雄安建設者之家二號營地就是其中之一。這座占地5.5萬平方米,可滿足6526名建設者住宿需求的生活社區主要為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的建設者們提供住宿及生活配套服務。
在雄安建設者之家二號營地的食堂,建設者們在食堂排隊取餐。吳安寧 攝
“這里環境特別好,我以前待過的工地和這都沒法比,食堂、超市、理發店、籃球場一應俱全,價格也都實惠,比如這里理個發只要十五塊,比外頭便宜一半。”建筑工人薛軍高興地說。
二號營地住宿區由23棟樓組成,其中包括5棟回字樓、17棟一字樓和1棟隔離樓,宿舍樓一層設有洗衣房、垃圾房,每層樓設有廁所和24小時淋浴間,每個宿舍都裝有空調。雄安集團商務服務中心項目現場代表史坤告訴記者,二號營地項目從開工建設到投入使用,只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為了適應疫情防控下“紅、黃、綠”分區管理的需要,設計之初還特意留出了一棟隔離樓作為“紅區”,這樣宿舍區的“紅黃綠區”分別獨立進出,人員動線互不交叉。
建設者們進入建設者之家前接受體溫檢測。吳安寧 攝
“昨天我們統計的數據顯示,當前二號營地住宿區入住了2587人,其中綠區已入住2533人,黃區入住54人,紅區入住人數為0。”7月19日,二號營地相關負責人劉一叢告訴記者,工地建設者流動性大,為切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目前住宿區還繼續實行封閉管理,原本可容納6名建設者居住的宿舍,現在每間宿舍最多不超過4人。每天早上他們都會對人數進行核查統計,以充分掌握營地居住人員的動向。
來自重慶豐都的金鑫是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的一名鋼筋捆扎工,6月中旬,她和丈夫一起乘坐施工單位的“點對點包車”從老家來到了雄安。
“這段時間我們正在對園區內的中水系統進行改造,加大消殺力度,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杜絕糞口傳播的風險。” 史坤告訴記者,營地在設計之初充分考慮了節能環保因素,設計了一套中水系統,充分利用水資源,現在為了兼顧疫情防控需求,他們正在對中水系統進行優化改造,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的需要。
雄安新區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建設工地管理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區各級各相關部門將嚴格落實建設工地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實施建設工地全封閉管理,持續做好人員測溫、入場車輛消殺和環境消殺等工作,共同確保新區建設工地“零感染”。(河北日報記者吳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