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徹底解決存量、壓實責任防范增量為目標
我省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治理行動
日前,省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河北省2021年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方案》,自8月1日至8月31日在全省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治理行動。
此次行動明確總體要求,以徹底解決存量、壓實責任防范增量為專項治理目標,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做到“兩清零”:今年6月30日前排查發現的欠薪問題8月25日前清零,6月30日后排查發現的欠薪問題8月31日前動態清零。
該行動面向全省各類用人單位,重點是招用農民工較多的建筑市政、交通運輸、水利等工程建設領域企業,以及依托互聯網平臺從事網約配送、網約車服務、貨車駕駛服務、互聯網營銷等新業態企業。行動主要涉及以下工作:排查化解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線索情況;對惡意欠薪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和司法懲處情況;對重大欠薪違法行為實施“黑名單”管理和社會公布情況;工程建設項目落實實名制管理、工資專用賬戶、總包代發工資、工資保證金等制度情況;對工作推進落實不力或因失職失責導致發生重大欠薪問題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情況等。
開展普法宣傳。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我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常態長效制度機制的普法宣傳活動,采取專題培訓、執法普法聯動等方式,以及播放短視頻、媒體訪談等形式,開展送法進企業、進工地、進社區活動,增強普法效果,督促用人單位學法守法,依法支付農民工工資,引導農民工知法用法,增強依法維權意識,指導教育執法人員履職盡責、嚴格執法、文明執法。
全面摸底排查。暢通農民工維權渠道,主動公布舉報投訴電話和網站,全面推行掃碼維權。開展網格化摸底排查,堅持勞動保障監察員包聯企業、工地工作舉措,做到全方位、無死角排查。用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系統,及時精準掌握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和欠薪隱患。聚焦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省舉報投訴聯動處理平臺、“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平臺,以及書記和省長信箱、“互聯網+督查”等渠道轉辦、交辦的欠薪問題線索,列出清單臺賬,開展核查處理,限期解決到位。
開展聯合接訪。完善便民措施,敞開大門搞接訪,鼓勵社會舉報,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主動公布接訪電話、接訪地點和接訪時間安排,落實“領導干部走流程”要求,分管負責同志每周接訪半天;強化異地投訴舉報和內部接辦、流轉、反饋機制,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對接訪受理的欠薪投訴,逐項登記,建立臺賬,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化解到位。
及時處置化解。對欠薪數額小、案情簡單的,督促企業及時清償,即辦即結;對案情復雜、金額較大的,特別是涉及農民工30人以上或欠薪金額超過100萬元的重大欠薪案件,制定一案一策化解方案,多部門聯合發力,限時處置到位。推動領導干部包聯化解欠薪常態化,對疑難案件、重復信訪案件,由涉案地政府負責同志包聯解決,掛牌督辦、一抓到底。對企業無力支付工資的,發揮“兩金”應急兜底作用,先行墊付到位。
強化欠薪懲處。對存在欠薪行為拒不改正的,依法向社會公開曝光,符合列入“黑名單”條件的應列盡列,實施聯合懲戒。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對編造虛假事實或采取非法手段討薪、擾亂社會治安的,公安機關依法嚴肅處置到位。
推進制度落實。督促用人單位依法與招用的農民工訂立勞動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加強執法監督,督促施工企業全面落實實名制管理、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總包代發工資等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對制度落實不到位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處罰。
省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各地專項治理行動開展情況、案件化解情況進行明察暗訪、現場核查、電話回訪,實地督辦重點欠薪案件,推進專項治理行動深入實施。
方案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堅持政治站位,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將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迅速開展專項治理,加強統籌謀劃,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進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法律法規落地實施,實現根治欠薪工作常態長效。(記者 解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