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佳農茶城的拆除收尾工作結束。至此,佳農市場的拆遷工作全部完成。”8月15日,橋西區火車站周邊整治提升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杜鵑說,佳農市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在多部門積極協調和努力下,此前市場的各業態商戶已經找到了新的經營場所。
新客站區域城市更新工作是事關省會長遠發展的戰略決策,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的重要舉措。橋西區委、區政府緊抓重大發展機遇,快速啟動新客站區域城市更新工程,率先實施佳農市場的拆遷工作。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加壓奮進,以一往無前的姿態,敢打必勝的決心,超常有力的舉措,從7月1日至8月15日,僅用45天就全部完成了佳農市場的拆除搬遷任務,共拆除建筑面積8.1萬平方米,騰地約150畝,打好打贏了這場攻堅戰。
建設中央綠軸 塑造區域新形象
佳農市場正坐落于火車站周邊區域的中央綠軸核心位置,對整個片區形象和品位的提升至關重要。
始建于1992年的佳農市場,有14個分市場,主要經營茶葉、蔬菜、水果、糧油、干鮮、調料、肉類、禽蛋等批發業務,并兼顧零售,這里曾經是許多石家莊人的“菜籃子”。但因為年代久遠,市場基礎設施嚴重老化,并存在整體規劃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規范以及私搭亂建等問題,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經營,發展遠遠滯后于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的步伐。所以,市場拆遷工作迫在眉睫。
“我們也早就盼著有個更好的經營環境了,正好借搬遷這個機會,提檔升級一下產品和業態!”商戶邱景峰在佳農市場經營生意20多年了,他希望落戶到新市場后,通過“轉型”把生意做得更大更紅火。很多商戶和邱景峰一樣,積極配合支持市場拆遷工作。
根據規劃安排,佳農市場拆遷后,將規劃為綠軸綠化用地、商業用地、市政道路用地。該地塊改造完成后,將會成為省會一處全新的“網紅打卡地”,也將讓這一區域煥發出新的活力。
主動服務商戶 快速推進拆遷進度
“這新市場距離火車站挺近,交通更為便利,橋西區政府還協調幫我們減免了半年房租。”剛剛入駐塔壇佳農批發市場的商戶齊世輝看著寬敞潔凈的市場經營環境,非常滿意。
本次拆遷涉及橋西區的12個分市場總占地面積約180畝,建筑面積81951.14平方米,涉及商戶1095戶,橋西區把為商戶尋求新安置地點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問需問計,考慮商戶的不同需求,在做好解釋、宣傳、動員工作的同時,積極幫助商戶協調聯系新的經營地點,全程盯辦新場地的裝修、入住、營業,逐個市場爭取商戶入駐的優惠政策,做到搬遷和開業同步進行。
為確保拆遷工作按照時間節點順利推進,橋西區自我加壓、主動作為,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的橋西區火車站周邊整治提升領導小組,靠前指揮,現場督戰;組建工作專班,分成12個小組分包12個分市場,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多部門合力攻堅,推進評估、評審、拆除工作。
截至目前,佳農市場調料、蔬菜、肉蛋及綜合業態的商戶已經入駐塔壇商貿城負一層綜合市場,并為商戶爭取到了付一年免半年、付半年免三個月租金的優惠;糧油市場大部分商戶,已入駐南位107國道商脈商貿中心,入駐即可免半年房租;茶城商戶也正在陸續入駐東明家居摩爾瑪商場、米氏家具等安置地點。
打好打贏攻堅戰 全面啟動征收工作
“按照由易到難,搬離一戶、拆除一戶、圍擋一戶的拆遷要求,我們集中力量調集勾機、鏟車、運輸車等大型機械設備,全力投入拆遷現場。”杜鵑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共使用各類大型機械設備800余臺,清運垃圾20000立方米,設置圍擋3565米。
在實施佳農市場拆遷工作的同時,橋西區緊緊圍繞“一主兩輔”骨干路網建設、中央綠軸建設及核心區域地塊全面開展征收工作,按照以路帶地塊的思路,順利完成了“一主兩輔”路網征遷調查、摸底、放線等工作,繪制了征收紅線圖,大力推進新客站城市更新核區域的征收拆遷工作。
城市更新,從來不是建筑物的簡單增加,而是對原有用地范圍進行挖潛提升,不斷提高集約用地效率,拓展存量空間,激發城市活力,讓城市更富特色和內涵。
“估計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會變得很美、很美。”佳農市場附近的居民在贊嘆市場拆遷工作刷出橋西“新速度”的同時,也對周邊環境提升充滿了希望和憧憬:寬闊暢通的交通脈絡、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完善便捷的功能布局……在家門口就能邂逅“美景”,感受到“國際莊”的宜居生活。(記者 焦莉莉 通訊員 黃惠 敦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