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12月10日電 安新縣堅持以黨建“四輪驅動”推動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做實“強基、提質、引領、共建”四項工程,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在農村、社區開展“強基工程”,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實行縣級負總責,鄉鎮抓落實的領導體制,建立健全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等十項工作制度、項目化管理等六項工作機制,強化“五百”(進百家門、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難、暖百家心)連心服務等五項工作舉措,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鄉村振興等重點任務納入項目化管理,建立工作專班,集中優勢力量,分類梯度推進。分級打造新區級4個、縣級30個、鄉級100個示范點,規劃“黨建紅”“生態綠”“志愿藍”三條示范線路,以點帶面活躍全局。規范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標準,新建村級黨群服務中心8個、改造提升128個、拆除院墻23個。扎實推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目前,100萬元以上收入村31個,5萬元以下收入村全部清零。通過建立黨課教員隊伍、組建安新縣業務骨干講師團、創新開辦田園講堂、實行校鄉結對等方式,打造統一授課平臺,傾力鍛造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黨務工作者、白洋淀志愿者等五支隊伍。其中,白洋淀志愿者隊伍已有2.1萬余人,累計服務時長156.8萬小時,白洋淀志愿者“藍馬甲”成為安新新時尚。
在縣鄉機關開展“提質工程”,打造“安新鐵軍”。以“五抓”“兩創一爭”為重點(抓理論武裝、陣地建設、制度落實、隊伍建設、作風建設,創建“五好紅旗黨支部”、創建模范機關,爭做“新時代優秀共產黨員”),實現“燈下黑”“兩張皮”等問題的有效解決和機關黨建水平的有效提升。深入開展“黨的創新理論進機關”活動,設立“日新講堂”,引導黨員每周學習一個黨內法規、重要文件或黨性文章,每月研讀一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每季度通讀一本書,每年記一本學習筆記,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精心打造與中心工作貼得緊、與業務工作融得深的機關黨建品牌,形成了“車船路”服務站、電力雁翎隊等一批機關黨建品牌。今年以來,縣鄉機關開展服務群眾活動398次,組織黨員志愿服務277次,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糾紛矛盾583件,完成徐新公路大中修改造等民生實事43件,征遷安置、人居環境提升、白洋淀綜合治理等重點工作高效完成,展現了“安新鐵軍”的過硬作風。
在“兩新”組織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中開展“引領工程”,確保“兩個覆蓋”。創新實施紅色覆蓋、紅心黨務、紅領示范、筑巢引鳳、培育提升“五大行動”,激發“兩新”組織發展活力,構建善引進、重培養的“新人才”工作機制。采取“登記部門初篩、稅務部門二核、人社部門三查、相關部門四訪”辦法,進一步摸準“兩新”組織基礎數據。對新引進項目和新落戶的非公企業,推行“四同步”,即項目建設同步規劃陣地建設、招聘員工同步招收(發展)黨員、組建管理團隊同步考慮黨組織書記人選、項目建成同步建立黨組織;社會組織推行“三同步”,即登記成立時同步推動建立黨組織、年檢時同步檢查黨建工作質態、評估時同步考核黨建工作,將黨建工作融入“兩新”組織發展全過程。目前,“兩新”組織組建黨組織65個,對未建立黨組織的62家“兩新”組織選派了黨建指導員,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廣泛開展“紅旗黨支部”創建和“紅星工匠”評選活動,引領企業發展方向,激勵黨員積極投身于企業轉型升級、提能增效的實踐中去。目前,永安家具有限公司投資創建的“不夜城”、雪瑞莎羽絨有限公司創建的“酒吧一條街”,率先成為轉型的企業典范。
與入駐安新的參建企業和疏解單位開展“共建工程”,匯聚雙向合力。扎實開展摸底排查,建立參建企業和疏解單位臺賬,形成共建項目清單。以建立雙向報到、兼職委員等制度為保障,以實現“企地好搭檔、黨建助發展”為目標,積極搭建企地聯建共建平臺,通過聯合開展“主題黨日”、黨建聯誼、結對辦實事等活動,組織駐地黨組織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企業圍繞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提升為項目駐地辦1件發展實事。安新縣大北頭村新建規模較大的混凝土攪拌站,與承建單位中建四局開展村企聯建,村“兩委”干部和黨員主動籌措資金76萬元,先行墊付村民補償款,僅用3天時間完成遷墳工作,保證了重點工程快速推進。安新縣小寨村為北京城建集團免費提供污水處理站建設用地、為施工人員免費提供住宿和水電供應;集團投資近400萬元為該村修建了柏油路、籃球場和生態公園,達到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助力鄉村振興的雙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