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不一般
這里有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
這是2022年1月1日早晨拍攝的承德避暑山莊景色。新華社發 劉環宇 攝
“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
這是2021年7月3日拍攝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天下第一關廣場夜景。郭楠 攝
明長城“精華段”
(金山嶺長城)
這是2019年5月16日拍攝的金山嶺長城云海。古長城和遠山若隱若現,美如仙境。新華社發 劉滿倉 攝
荊軻、廉頗……
李大釗、董存瑞、馬本齋……
李大釗
這里是常勝將軍趙云故里
亦多慷慨悲歌之士
?
邯鄲學步、完璧歸趙、
毛遂自薦……
許多你耳熟能詳的成語
源于這里的
“中國成語典故之鄉”
(邯鄲)
邯鄲市叢臺公園。宋現彬 攝
一座城市走出
24位世界冠軍
32位亞洲冠軍
150多位全國冠軍……
這里還有個
“冠軍之城”
(保定)
荒原變林海的
人間奇跡
也在這里誕生
(塞罕壩)
塞罕壩機械林場
或許你已有了答案
這里是京畿福地
河北
坐擁綿延厚重的歷史文化
傳承著英雄的精氣神
如今
有“三件大事”
在河北更是
非同一般!
“大事”之一
借勢國家戰略
“強身健骨”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實施近八年
河北承接京津轉入企業和單位
近4萬家
涉及投資1.28萬億元
重大項目相繼落戶
?
這是一場地理位置的“大遷移”
一次生產力的重塑
1月13日,工人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總裝車間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發 苑立偉 攝
精準承接、引投資、
增產值、促就業……
問:
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
一輛載著集裝箱的大車
從卡口駛入指定海關通道
一直到通過卡口
需用時多久?
?
答:
不到10秒鐘
2021年12月20日,一輛貨車通過綜合保稅區3號主卡口,進行貨車入區演示。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這是由京冀兩地共建的
全國唯一的跨省市綜合保稅區
已成為京津冀連接全球的
一個窗口
這是2021年12月20日拍攝的綜合保稅區3號主卡口。該卡口設有16條車道,八進八出。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與之深度融合發展的
廊坊臨空經濟區
自貿試驗區
2021年
產業項目投資
達300多億元
臨空服務中心等
一批項目拔地而起
廊坊臨空經濟區。陳童 攝
廊坊市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
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已建成20多個科創園
畝均投資強度達400萬元
入駐科技型企業780多家
連接北京通州與河北燕郊的燕潮大橋。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中國五礦涿州科技產業園
全部建成運營后
預計將新增產值50億元
就業崗位1萬個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趙東升 攝
怎樣保證京津冀城市群的人們
可以吃到最新鮮的食材?
建一個“城市大冰箱”很有必要
?
首衡河北新發地智慧冷鏈物流園
一期項目
匯聚了來自北京西南郊
京深海鮮等市場的商戶
6座大型智能冷庫
預計最高存儲能力20萬噸
提高了環京津
一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
倉儲保鮮能力
?
吃貨表示:愛了愛了~
“大事”之二
錨定千年大計
打造“新增長極”
?
在“華北明珠”白洋淀畔
10多萬建設大軍
不分寒暑,忙碌施工
2022年1月1日,在雄安新區容西安置房項目D標段施工現場,工人在新年第一縷陽光的照耀下加緊工作。新華社發 傅新春 攝
夜幕之下
燈火通明的各個建設片區
儼然一道
越來越亮的“地上銀河”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和大規模建設
同步推進
“未來之城”
孕育無限可能
2022年1月1日,雄安新區容東安置區迎來了新年的第一縷晨光。毛鶴然 攝
2021年下半年
在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容東片區
首批3萬余人搬進了新家
2021年10月19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首批安置住房分配工作啟動,參加搖號的群眾乘坐大巴車進入搖號工作現場。新華社記者牟宇 攝
北京援建的
“三校一院”工程項目
接近尾聲
這是雄安新區悅容公園北苑內的景色(2021年9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牟宇 攝
雄安郊野公園、悅容公園等一批
高品質休閑設施投用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在“雄安之夜”活動現場絢麗綻放。毛鶴然 攝
京雄高速河北段
榮烏高速新線等通車
雄安對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網形成
2020年12月27日,動車組列車工作人員慶祝京雄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新華社記者牟宇 攝
部分在京部委所屬高校、
醫院、央企啟動疏解
數字人民幣來了
人才來了
……
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是關鍵
?
創新體制機制
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
確保“雄安事、雄安辦”
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劉東堯 攝
推出“雄才計劃”
“菜單式”人才待遇政策包
試行居住證和積分落戶制度
為急需人才開通落戶直通車
工作人員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內工作(2021年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牟宇 攝
數據顯示
2019年至2021年底
雄安已實施
重點項目177個,完工60個
累計完成投資3546億元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毛鶴然 攝
2022年啟動區
顯雛形、出形象的
目標已明確
一批批重大項目全面推進
一個個標志性工程投入使用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雄安日新月異
朝著“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
典范城市邁進
“大事”之三
乘冬奧東風
交出“兩張答卷”
?
冬奧盛會腳步臨近
“塞外山城”——河北張家口
即將迎來“高光時刻”!
這是2021年9月27日拍攝的太子城冰雪小鎮(左)和高鐵太子城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中國建造確實牛!
過去七年間
張家口賽區
76個冬奧項目建設任務
全部提前高質量完成
2021年12月23日,張家口賽區國家冬季兩項中心賽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配套設施和臨時設施
全部建成
工作人員在張家口賽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工作(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驚艷世界的“雪如意”
以及“冰玉環”等標志性工程
獲得國際奧委會高度贊譽
冬奧配套設施和臨時設施全部建成。這是張家口賽區奧運村景色(2021年12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2021年12月30日
京張高鐵
迎來開通兩周年
?
坐著高鐵去滑雪、看冬奧
得勁兒!
抓緊機遇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
張家口市發展冰雪經濟
新型能源等六大主導產業
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推動冬奧機遇
加速成為發展“紅利”
法國MND索道
蘇法格造雪機
瑞士BMF索道
意大利天冰造雪機
……
天冰冰雪設備(張家口)有限公司工人在廠房內保養檢修造雪設備(2021年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牟宇 攝
在張家口高新區
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內
一批冰雪裝備知名企業
先后落地投產
2020年12月5日,天冰冰雪設備(張家口)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產車間內查驗造雪機。新華社記者牟宇 攝
產業園已累計簽約
冰雪類項目48個
計劃總投資超過45億元
這是2021年12月28日拍攝的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冰雪小鎮和高鐵站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當地的人們
也從冰雪產業里找到工作機會
在家門口捧起了“雪飯碗”
?
據不完全統計
超過3萬人直接或間接
進入了冰雪產業和旅游行業
太舞滑雪小鎮
與此同時
張家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累計造林1200多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
空氣質量優于冬奧賽區承諾標準
這是張家口市崇禮區森林茂密的長城嶺(2017年7月29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冬奧會籌辦帶來的發展機遇
讓產業更“綠”
形象更“新”
大好河山更“美”
張家口大境門。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站在新起點
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
帶來的強大發展勢能
正在加速釋放
河北正以嶄新的姿態
張開雙臂擁抱世界
在邁向新征程的路上
以實干+奮斗
快步前行
“三件大事”仍在繼續
不一般的河北,全力以赴!
?
策劃:李鳳雙、劉健、錢彤
監制:王文華、周紅軍
執行:劉曉超、朱永磊
統籌:張濤、翟子赫、翟曉敏
執行統籌:梁甜甜、邢玉偉、魏會博
文案:楊丹宇
記者:齊雷杰、閆起磊、高博、白明山、楊帆、杜一方
視頻:曲瀾娟、岳文婷
攝影:楊世堯、牟宇、朱旭東
海報:王佳、馬欣譯
新華社河北分社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