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衡水市鄉村振興局獲悉,今年以來,衡水市圍繞“一區、四線、五片”(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濟高鐵、大廣高速、石黃高速、大運河沿線,安平縣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饒陽縣耿長鎖紀念館、阜城縣本齋紀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和故城縣以嶺金蟬小鎮周邊片區)重點區域,實施“六大工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鄉村道路。
實施生活條件改善工程。衡水市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扎實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和公共服務便利度。年內改造農村公路455公里,完成1472個村莊巷路硬化任務,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保持100%,標準化村衛生室覆蓋率達到75%,新建改造農村電力線路1200公里以上,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有率達到40%。
實施農村住房改造工程。該市強化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及時通過工程措施改造既有危房。推進抗震改造和節能改造,因地制宜推廣“功能現代、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風貌協調”的現代宜居農房。該市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保護傳承名人故居、名木古樹、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歷史文化資源和傳統建筑。
武強周窩音樂小鎮。
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衡水市健全完善廁所“五項機制”,鞏固提升農村問題廁所排查整改成效。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實現動態清零。該市實施村莊“五化”工程,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舒適度。今年,完成12636座農村戶廁、701座農村公廁改造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2%,生活垃圾治理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100%,完成1555個村莊“五化”任務。
饒陽縣一致合村的萬畝油菜花海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游玩。
實施富民強村工程。該市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區、產業園區“兩區同建”,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吸納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推廣“龍頭企業(園區)+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讓普通農戶分享加工、物流等環節增值收益。2023年,爭創1-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新建、擴建提升農產品加工園區7個,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達到60%以上。
實施治理增效工程。該市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抓好平安鄉村建設,組織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和鄉風文明程度。
實施示范創建工程。衡水市按照美麗鄉村優先的原則,市、縣逐級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爭創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縣。今年,該市在已建成的美麗鄉村中,布局建設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40個,重點支持武強縣創建省級和美鄉村示范區,啟動創建2-3個市級和美鄉村示范區,每縣啟動創建1個縣級和美鄉村示范區。(記者 張文婧 通訊員 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