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局深化聯合抽查和信用風險差異化抽查,著力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取得新成效。
該局在全省統一的雙隨機監管工作平臺基礎上,增加跨層級跨區域抽取、統計分析、跟蹤問效、考核評價等功能,建成河北省雙隨機執法監管平臺。截至目前,將全省840.6萬戶檢查對象納入檢查對象名錄庫,并根據行業領域及監管需求,將檢查對象名錄庫分435個大類2715個小類予以標注。將全省7011個部門和11.17萬名執法人員納入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并根據執法資質、執法專長等分別予以標注。
深化聯合抽查。按照行業分類、監管重點,劃分為住建、教育、文旅、生態環境等12個領域、139個部門聯合抽查事項,逐項明確檢查對象、發起部門和配合部門,通過政府網站向社會公示。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差異化隨機抽查。深化企業信用風險分類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機結合,將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河北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市場監管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生成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數據導入河北省雙隨機執法監管平臺,供全省各級各部門在實施差異化隨機抽查工作中自主選用。今年,年度隨機抽查企業占比不低于3%,信用風險差異化隨機抽查企業占年度抽查企業總數不低于80%,抽查檢查結果公示100%,抽查檢查發現問題后續處置100%。
強化信息歸集共享。按照全省企業信用信息資源目錄和數據標準,依托河北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河北省“互聯網+監管”平臺、河北省“兩法銜接”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河北)等,將政府部門履職中產生的登記注冊、行政許可、行政確認、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違法失信等信息,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歸集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河北)并記于企業名下,實現各信用管理平臺信息共享共用,有效解決監管信息碎片化、分散化、區域化等問題,為實施信用監管奠定基礎。截至6月底,省市場監管局將825.7萬戶經營主體的基礎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北)向社會公示,并全量推送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河北)。
健全信用監管長效機制。推行企業年度報告“多報合一”改革。自今年1月1日起,就企業年報中的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合計、負債總額、營業總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納稅總額等數據信息實施“多報合一”,共有65.86萬戶企業的納稅信息自動帶入企業年度報告,讓數據多跑路,有效減少了重復填報負擔。建設河北市場監管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制定基于企業信用風險分級監管措施。在構建河北特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通用指標體系基礎上,按照市場監管總局分類管理系統建設方案技術要求和標準規范,建成河北市場監管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每月定期測算全省現有企業信用風險等級,為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提供支撐。(記者馬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