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耕有五“喜”三“憂”
春分已過,清明將至。農諺講,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當前全國由南向北全面進入春耕生產季節。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今年春耕生產中,各地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持續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努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春耕生產呈現五大亮點,同時面臨三大挑戰。
五“喜”三“憂”都是啥
春耕時節,南方早稻產區已在緊張備耕中。“今年常規品種一分田也不種,全是優良品種。”江西省永豐縣古縣鎮海元村農民王仕元說。
更讓他感到高興的是,縣農業部門對他的決定十分支持,派出專門的農技人員與他對接,指導采用水稻“三控”栽培技術、機插高產栽培技術等整套優質水稻高產高效種植技術,解除了他對水稻質優不高產的擔憂。
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一環,優質品種的推廣在今年春耕中備受重視。
農業專家分析,今年春耕生產總體有五個特點和亮點,具體體現為夏糧生產基礎較好、結構調整勢頭好、綠色發展特色突出、農資供應數量足、春耕進展順利。
“今年冬小麥面積基本穩定。因晚播面積大,小麥越冬前苗情長勢差于上年、差于常年。立春后,光溫水匹配較好,加之各地早抓早管,落實促弱轉壯措施,苗情轉化升級較快。專家田間調查分析,返青一、二類苗比例為80.3%,比越冬前提高6.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6.0個百分點。”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分析,春耕中,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也在深入推進,今年試點面積將擴大到3000萬畝。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3月26日,全國已播各類農作物1.35億畝,完成春播計劃的10.2%,進度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各地反映,今年春耕生產仍面臨三大困難和問題。
“一是局部地區旱情持續發展。截至3月26日,河北省麥田缺墑面積900萬畝,其中嚴重缺墑300多萬畝,主要集中在滄州、衡水、邯鄲、邢臺等黑龍港地區,水源條件較差,抗旱保春管促春播任務艱巨。二是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據監測,3月上旬尿素市場價格每噸2073元,同比上漲12.7%;國產磷酸二銨每噸3000元,同比上漲5.4%。農藥價格同比上漲25.1%,農用柴油價格同比上漲7.0%。”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三是氣候不確定性增大,目前,一次弱的“拉尼娜”已形成,極端天氣發生概率增大。”
中國氣象局預測,2018年我國農業氣象年景中等偏差,華北北部、東北西部、江南南部和華南北部可能出現春旱。
面對三大挑戰應該怎么辦
春耕生產是農資使用的高峰期。其中,尤以化肥用量占比最大。去年9月份以來,化肥價格持續上漲給農民帶來一些壓力,也讓今年春耕化肥的價格備受關注。
對此,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局長、中國農資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殿平指出,總體來看,今年春耕化肥價格以平穩為主,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局部地區,集中用肥、運力緊張可能導致該地區出現化肥價格階段性上漲,但由于有化肥淡儲的支撐,穩定化肥價格有保障。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化肥價格的適度上漲也將客觀上促進投入品的減量增效,把綠色、優質、高效的種植理念和種植模式貫穿春耕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一年之計在于春”,針對春耕生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專家建議,各地要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穩定優化糧食生產目標,做好防災減災預案,保持糧食和農業發展的好勢頭。
農業農村部表示,各地將集中力量保口糧,落實好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力爭稻谷、小麥面積穩定在8億畝。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開展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
專家認為,為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各地還要密切關注重大天氣變化,做好應對春旱、春澇、倒春寒等災害的物資和技術準備,做到防在災害前面、救在第一時間。加強病蟲監測預警,做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防控。加強病蟲監測預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對病蟲重發區開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遏制病蟲暴發流行。同時,狠抓農資市場監管,保障供應,確保需求。(記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