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安新區采訪,記者不時聽到“早睡早起”這四個字。這是深圳專家團隊用來打趣自己每天工作狀態的一個詞。
深圳支援雄安的軌道交通團隊,都集中住在一棟由廠房改造的小樓,辦公室、會議室和宿舍一體,樓上樓下,工作生活,可以不出小院。
遠離深圳這個大本營,遠離家人,沒有場景轉換,甚至沒有上班、下班、加班的概念,因為隨時都有可能開會,每天都在加班。所以對于在雄安的工作狀態,大家笑言,除了“白+黑”、“5+2”,還有“早睡早起”。這里所謂的“早睡早起”,是指經常開會到凌晨、到早上,只能休息片刻之后,又馬上要接著忙。他們就是用這種意義上的“早睡早起”工作狀態、精神狀態,全情投入到雄安新區交通規劃建設中。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為了協調各方,經常需要在北京、石家莊和雄安之間頻繁往來。有時候,大家的一天是這么度過的——早上5點多從雄安出發,趕到北京參加早上8點的會;中午從北京趕回雄安參加下午2點半的會,晚上在北京又有會,會議結束后在北京已經訂不到酒店了,只好再開車趕回雄安。
能夠參與“千年大計”的規劃建設,雖然很苦,但每一個人都覺得很充實。大家一起過組織生活、開展黨小組活動,學習新發展理念,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雄安新區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工作之余,大家一起種蔬菜,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在充滿希望的大地上,享受著收獲的喜悅……
大家還利用周末空閑時間走進當地百姓家中,開展鄉情調研,對當地電動三輪車(“三蹦子”)既是生產工具,又是生活工具的情況開展治理研究,提出解決辦法,這得到了當地百姓的認可和擁護。
參與“千年大計”的規劃建設,雖然很累,但每一個人都覺得這是人生一大幸事。深圳地鐵集團物業開發總部項目部資深工程師石紹春是一名有著近30年黨齡的老黨員,當時沒多想就響應號召加入了雄安交通團隊。“響應組織召喚、聽從組織召喚,是一個老黨員該做的事;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大干一場,這是一個老黨員想做的事!”在雄安,聽他說這話,覺得特別真切。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深圳掛職干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蔣群峰和深圳地鐵集團建設總部設計中心主管工程師成建國,跟記者說起在雄安新區工作的點點滴滴,提到自己的家人、家庭,還是有些激動,心懷愧疚。
蔣群峰的激動,是說起年近90歲的老父親時。老人家是前列腺癌晚期,身體非常虛弱,今年7月發燒住院,病危,從此就一直臥病在床。那一次,蔣群峰在父親病情稍微穩定之后,就馬上返回了雄安。
“每次視頻,父親以為我就在深圳,總問我什么時候去看他。”蔣群峰說,身在雄安的自己,很怕和父親視頻,聽聽聲音就算了,父親那期盼的眼神,讓人心酸。
成建國的愧疚,是因為5歲的女兒。聽說爸爸要離開自己到遠方的雄安去,小姑娘哭得很厲害,抱著爸爸說:“爸爸別走,我聽話。”
爸爸要從雄安回深圳了,小姑娘高興得怎么也不肯睡覺,爸爸乘坐的飛機經常因為晚點到凌晨才到,小姑娘就一直等著,有的時候實在忍不住了,就靠著枕頭睡著了。
在雄安的深圳專家團隊里,類似蔣群峰、成建國的故事,記者聽到了很多。但就是這樣,深圳這群軌道交通專家,還是義無反顧離開家人,來到了千里之外的雄安,在這片充滿期待的土地上,熱火朝天干了起來。
謝謝你們,讓特區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回報全國人民,讓特區和新區的心,貼得更近。
為你們驕傲!(記者 甘霖 吳德群 任琦 葉志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