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結構持續優化 民間投資活躍
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5%
制圖/褚林
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北搶抓發展機遇,聚焦重大項目建設,采取一系列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措施,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5%,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78年的26.6%提高到2018年的47.6%。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投資快速增長,結構持續優化
報告顯示,70年來,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推動經濟不斷躍上新臺階。1953-197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4.3%。改革開放以來,全省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強重大項目建設,投資規模、結構、效益和質量取得顯著成就,1978-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7%。
“從2013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得益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投資質量,拓展投資新空間。這一階段,投資呈現增速換擋、結構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接續的發展新態勢。2013-2018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9%,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50%左右。
在投資總量擴大的同時,投資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產業體系形成了新格局。報告顯示,改革開放前,河北工業投資比重居高不下。改革開放后,全省積極引導和推動產業升級,三次產業協調性明顯增強。“六五”時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三次產業比例關系為11.3∶43.2∶45.5,“十一五”時期,比例關系調整為4∶48.8∶47.2。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地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著力推進傳統工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投資重點逐步向先進制造業、特色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傾斜,促進了全省現代產業體系不斷鞏固和發展。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2012年的3.7∶47.6∶48.7調整為2018年的3.9∶45.1∶51.0。
民間投資日趨活躍,成為拉動全省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近日,省發改委通過互聯網在線平臺向民間資本發布推介了四批69個項目,總投資888.7億元。
為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省發改委依托河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常態化民間投資項目推介機制,建立了“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重點領域項目儲備庫”,并在平臺互聯網門戶網站首頁設置了“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子模塊,為民間投資搭建了新的項目信息服務平臺。
近年來,我省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大力優化投資環境,充分激發了民間投資活力,民間投資得到長足發展。2013-2018年,民間投資年均增長8.5%,其中2018年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75.9%,成為拉動全省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民間投資的快速發展,打破了以往投資主體結構單一的局面。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革開放初期,河北投資主體結構單一,政府是投資的主體,建設資金的來源主要是國家撥款,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占絕對主導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民間投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2018年,全省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投資占13.0%,私營個體經濟投資占51.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占2.2%。
“70年來,河北固定資產投資取得了巨大成就,促進了各行各業快速發展,為推動經濟增長、優化結構、增強后勁發揮了巨大作用。”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入新時代,投資將繼續發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先導作用,為推動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記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