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是自然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省住建廳獲悉,截至目前,京津冀古樹名木保護研究中心(河北分中心)實施的河北省古樹名木基因庫項目已建成基因苗繁育圃地30000平方米、溫室450平方米,共保存培育我省古樹91株、北京古樹10株,累計繁殖古樹基因苗12科、17屬、22個樹種、1000余株。
近年來,針對省內(nèi)古樹名木保護專業(yè)人員力量薄弱、保護技術水平不高的情況,我省積極拓寬思路,強化京津冀三地交流合作。2016年,原河北省風景園林與自然遺產(chǎn)管理中心聯(lián)合京津兩地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成立了京津冀古樹名木保護研究中心,簽署《京津冀古樹名木保護研究合作框架協(xié)議》,組建京津冀古樹名木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于2017年、2019年先后組織專家對邯鄲涉縣“天下第一槐”、邢臺內(nèi)丘扁鵲廟古柏樹群等古樹名木瀕危衰弱問題進行了實地調(diào)研,科學指導當?shù)亻_展古樹名木復壯工作。
2017年,省住建廳依托京津冀古樹名木保護研究中心(河北分中心)啟動河北省古樹名木基因庫建設,該中心與北京園林部門共同開展古樹名木基因資源采集收集,實現(xiàn)京冀兩地古樹名木基因資源異地保護,為培育繁殖古樹名木后代、保留優(yōu)秀基因資源、延續(xù)古樹名木的文化價值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建立古樹名木標本庫,采集古樹名木植物標本,通過以“標本+圖片”的方式保存古樹名木標本數(shù)據(jù),為促進古樹名木植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提供科學依據(jù)。2020年5月,京津冀古樹名木保護研究中心(河北分中心)又在石家莊市植物園內(nèi)建成京津冀古樹名木專題展示園。2020年9月舉行的河北省第四屆(邯鄲)園林博覽會專題設置古樹名木保護展,展示我省古樹名木基因庫項目建設成果。(記者 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