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城鄉建設、政府公共服務“六大質量”穩步提升
我省連續三年在國家質量考核中實現增比進位
從省政府新聞辦11月18日召開的河北市場監管扎實開展質量提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連續三年在國家質量考核中實現增比進位,全省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城鄉建設、政府公共服務“六大質量”穩步提升,進一步筑牢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基。在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全省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84.01,連續三年處于中等競爭力水平。
聚焦重點區域質量提升,著力助推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省市場監管局明確“十一步工作法”及28條措施,確定26個重點區域產業集群開展質量提升。探索創新“26+X”區域質量提升新模式,將全國質量強市(縣)示范城市、全國百強縣及廊坊北三縣等區域納入省級質量提升重點區域,從總體規劃、基礎支撐、龍頭帶動、對標對表、品牌培育等方面持續加力,為縣域經濟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突出重點行業質量提升,全力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發揮省質量強省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盯住質量抓提升。生態質量持續向好,10個設區市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城鄉建設和政府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比達90%;我省成為全國第5個“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省份;食品藥品、農產品等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省委、省政府連續兩年把食品藥品安全工程列入20項民心工程,石家莊、張家口、唐山3市被授予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河北食品安全工作連續兩年被國務院食安委考核評為A級等次,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強化質量技術基礎支撐,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近五年來,優化整合省地方標準,廢止強制性標準137項、推薦性標準742項,新制定發布省地方標準1173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1091項,企業自我聲明公開標準97179項;創立京津冀標準化“3+X”新模式,累計發布京津冀協同地方標準63項,推動通武廊醫療衛生協調聯動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開展“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專項行動”,累計發布對標結果9294項,居全國第五位。開展低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認證,全省取得證書2030余張。全省新增“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家,省政府質量獎組織和個人20個,我省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總數達6家,獲省政府質量獎組織達107家、個人達100名。累計培育馳名商標358件,地理標志產品73件,注冊地理標志商標247件。
有效發揮市場監管職能,著力增加人民群眾安全感。聚焦重點區域產品質量安全,開展“鐵拳”行動,加強對防疫用品、兒童學生用品、日常生活必需品、冷鏈產品、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等專項整治力度。今年以來,全省共查辦案件3.11萬件,涉案金額3.15億元,罰沒款3.2億元,公開曝光典型案例39批202件,嚴厲打擊和震懾了違法違規行為。持續加強質量信用建設,全省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21.31萬戶,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3.08萬戶。加強農村食品、校園食品、網絡配餐、食用農產品、“瘦肉精”、保健食品等專項整治,完成食品抽檢32.27萬批次。深入開展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全省1385家大中型商超實現100%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記者 馬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