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3月22日電(李元闖 通訊員王雷、馬鳳蓮)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天氣氣候水 代代向未來”,雄安新區氣象局圍繞這一主題“走出去、請進來”,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氣象科普宣傳活動。3月21日,雄安新區氣象局、容城縣氣象局共同走進容西片區臨泉小學,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氣象大講堂”;3月22日,雄安大氣邊界層重點開放實驗室聯合雄縣氣象局共同舉辦開放日活動,面向來訪群眾介紹智能氣象觀測設備、應急觀測車以及大氣邊界層實驗等。
授課現場。中國雄安官網李元闖 攝
3月21日下午,雄安新區氣象工作者帶著氣象儀器,走進容西片區臨泉小學,重點圍繞氣象信息網絡、氣象探測、人工影響天氣、氣候變化等內容開展“大講堂”活動,使學校師生深入了解氣象發展史。活動現場還采用一問一答方式進行互動,學生們都踴躍舉手回答,氣象局工作人員還為學校師生們發放了氣象知識手冊、拼圖、宣傳漫畫、二十四節氣書簽等科普宣傳資料,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對氣象常識的理解。
“這個儀器一滴水代表的是降雨量多少啊?”“通過這個儀器能觀測到這么多氣象要素嗎?”……授課結束后,學生們還久久不愿離開,像一個一個“好奇寶寶”圍在氣象工作人員身邊進行提問,還嘗試著動手參與到氣象儀器的操作中來。
授課現場。中國雄安官網李元闖 攝
學生們正在觀測場參觀氣象微型智能觀測設備。雄安新區氣象局供圖
3月22日,在雄縣氣象局“世界氣象日”開放日活動現場,一排排微型智能氣象觀測設備布滿了整個場地,氣象應急監測車停放在場地一角,工作人員詳細地為前來參觀的群眾講解觀測設備的用途和應急觀測車搭載的設備功能。每到一處,大家都會感嘆現在氣象設備的先進。
走進雄安大氣邊界層重點開放實驗室,大家觀看了《雄安大氣邊界層重點開放實驗室宣傳片》,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駐實驗室專家陳軍明向前來參觀的群眾解讀了實驗室建設背景、現有科研成果、未來研究方向,以及實驗室在高速城市化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使新區群眾對氣象科研工作有了全新的認知。
工作人員向群眾講解氣象應急監測車數據應用及野外實驗。雄安新區氣象局供圖
在雄縣氣象臺,新區群眾還參觀了氣象業務人員工作的一線場地,工作人員介紹了本地氣候特征、氣象資料分析應用、天氣預報制作、氣象預警信息制作與發布等知識,組織公眾觀看了《天氣、氣候與水循環》科普宣傳片。河北省氣象科普知識大賽二等獎獲得者王俁荔生情并茂地給大家講解了《這個荒漠有點冷》,讓大家在濃厚的科普氛圍中提升對氣候變化的認識。
《這個荒漠有點冷》講解現場。雄安新區氣象局供圖
學生們在講解員的指導下體驗智能風向網速儀器。雄安新區氣象局供圖
雄安新區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7年新區設立以來,氣象部門始終面向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持續推進以“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雄安氣象大腦”“雄安大氣邊界層重點開放實驗室”等為代表的現代化建設,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為全區建設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堅實氣象保障。2023年,新區氣象局將進一步加快氣象科技創新步伐,全力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加快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全國“智慧氣象示范區、綠色生態氣象保障先行區、氣象科技創新引領區”,努力建設“風調雨順、趨利避害的安瀾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