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雄安第一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航拍。 中建三局供圖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40年,世界眼光正在聚焦一座未來之城——雄安。
行走在雄安街頭,談起近期在雄安舉辦的諸多國際性展覽,世代居住在容城縣的居民白云有感而發,“世界距離自己如此之近”。
2017年4月1日,中國官媒向外界發布了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甫一問世,雄安新區便備受世界矚目。“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成為共識。
其實,自雄安新區設立伊始,便根植“世界”元素。
雄安新區規劃體系的編制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編制工作堅持多種形式匯聚國際國內高端智慧,充分借鑒國際經驗。例如,新區起步區城市設計采取了國際咨詢的方式,從279個國際國內頂尖設計機構中優選確定12家參加城市設計,經評議推薦出3個設計方案,國際咨詢成果被充分吸納到相關規劃中。
在雄安基建第一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建設中,集成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計算機集成制造(CIM)技術、海綿城市、被動式建筑、綜合管廊、裝配式建造方式等30多項國際先進建設理念,被視為中國建筑的創新試驗田和未來城市的樣板示范區。
2018年5月28日,以“新時代的中國:雄安探索人類發展的未來之城”為主題的外交部第十三場省區市全球推介活動在外交部藍廳舉行。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駐華使節和代表、工商業企業界代表及媒體記者共500余人出席。此刻,雄安新區與世界隆重握手。
2018年下半年開始,多項大型國際性活動在雄安新區舉行,雄安新區和世界的距離更近了。更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將目光聚焦雄安新區,為這里建言獻策。
在2018雄安新區超低能耗建筑國際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重慶大學教授田村幸雄,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楊威等專家針對雄安新區建筑業態、氣候特點、生活方式等實際情況,提出超低能耗建筑在雄安應用的意見建議。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楊威說,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標志著中國發展邁向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中,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追求人的幸福和健康,“希望雄安新區能夠實現情景相融、綠水相通、經濟繁榮、文化傳承的田園夢”。
在第一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期間,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在雄安新區展出了2000多件設計精品。參觀完雄安新區,日本跨界設計大師黑川雅之建議,雄安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積淀,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保護和繼承原有文化,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科學技術創新和投入,才能得到更好發展。
對于如何建設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在接受媒體采訪表示,雄安新區不會簡單復制某個古城、某個古建筑,更不會去模仿一些西方城市,去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不會到處是水泥森林、玻璃幕墻,也不會到處是高樓大廈,雄安新區就是要傳承中華優秀歷史文化基因。(記者 崔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