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境內的灤河、潮河、遼河、大凌河是密云水庫和潘家口水庫的上游,每年可為京津供水22億立方米,出境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承德市市長常麗虹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確保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承德市將綜合運用資金獎罰、預警通報、約談問責、區域限批等方式,構筑多手段、立體化的獎懲問責機制,定期通報,實施獎懲,并向社會進行公開,促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確保密云水庫近六成水供應
承德是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承德市有林地面積34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8.1%,被譽為“華北綠肺”“京津水塔”和“首都后花園”,是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最好的地方之一。豐富的森林資源,涵養了大量優質水源。承德市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6億立方米,每年供給京津水量22億立方米。隨著綠化面積不斷擴大,承德新增蓄水能力1074萬立方米,確保了每年密云水庫56.7%、潘家口水庫93.4%水源的穩定供應。
承德市近日還出臺了《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試行)》。承德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紀鐵鵬表示,“我們將綜合運用資金獎罰、預警通報、約談問責、區域限批等方式,構筑多手段、立體化的獎懲問責機制,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指數排名靠后縣(市、區)將被問責。”
每年造林70萬畝以上
近年來,承德市每年平均增加造林面積70萬畝以上。茂密的森林,不僅涵養了水源,也阻擋著來自內蒙古和壩上地區的風沙南侵,成為京津冀的綠色生態屏障。其中,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4246.9公頃的森林,年可吸附沙塵19萬噸,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等有害氣體1959萬噸。
承德市副市長王成向記者介紹,承德的霧靈山、塞罕壩、遼河源、茅荊壩、紅松洼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旅游目的地。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僅兩年的時間聲名鵲起、廣受贊譽。圍場土豆、平泉食用菌、寬城板栗、黃旗小米在京津冀走俏市場。“承德山水”區域公共品牌已經問世,生態優勢引領經濟發展的成果日益凸顯。(記者 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