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大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落差逐步縮小
廊坊北三縣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香河縣經開區機器人小鎮產業港航拍圖。河北日報通訊員趙祥茹 攝
去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地緣相鄰、人緣相親、生態相融、文化相近的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掀開嶄新一頁。
一年來,廊坊市加快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交通、產業、生態三大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同時向更深更廣領域拓展,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落差逐步縮小,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指引下,潮白河兩岸21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發生巨變。
交通互聯
一體化交通路網加速形成
近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現場,大型機械設備運轉,工人們正在施工。未來,京唐鐵路、平谷線等交通動脈將由此發出。其中,全長148.1公里的京唐鐵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途經廊坊北三縣后進入天津,最終抵達唐山市。
去年10月,重達790余噸的首跨簡支箱梁在大廠回族自治縣跨京哈高速公路特大橋成功架設,標志著京唐鐵路廊坊段工程建設進入梁體架設施工階段。京唐鐵路開通后,北三縣將更加緊密地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百姓到北京天津將更加方便快捷。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在北三縣,各跨界交通項目全面推進,區域間交通愈加便利。燕潮大橋、京秦高速潮白河大橋建成通車,燕郊西出口立交改建工程完成主體工程,廠通路等跨界道路及跨河橋梁項目納入綜合交通專項規劃。
“主動脈”穩步打通,“微循環”更加順暢。北三縣積極對接副中心交通網絡,互聯互通的一體化便捷交通體系加速形成。
坐公交到北京越來越方便,是很多三河市民的切身感受。
目前,三河市公交已實現與北京市通州區、順義區公交零距離換乘,與平谷區公交互聯互通。在公交場站空間布局方面,三河市全面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場站和換乘樞紐建設,服務北京公交、縣(市、區)客運、出租、社會車輛及軌道交通平谷線。
如今,北三縣道路交通網絡還在持續完善。燕郊、大廠、香河高鐵站建設和綜合開發不斷加快,平谷線三河段將于今年開工建設,增建與京秦高速、京平高速相交的高速路出入口,制定優化通州區與北三縣公交線路方案……各項規劃加速推進,將進一步推動北三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路網聯網成片、深度融合。
產業協作
形成跨區域產業創新鏈
近段時間,在香河機器人小鎮,北京合益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鮑新春總要到公司的二期項目建設基地看一看。項目建成后,將實現所有生產環節優化重組,進一步降本增效。
2019年6月,合益包裝從北京搬遷至此。廠房面積較從前增加了2倍,當年便實現擴產。依托當地機器人產業,公司在采購定制化機器人方面更為便捷。未來,他們希望向機器人研發領域拓展,在延伸產業鏈的同時滿足更多業內企業的需求。
越來越多像合益包裝這樣的企業選擇落戶北三縣。在香河開發區,北京匯天威、安川都林等140多家機器人企業毗鄰而居,其中93家來自北京;大廠影視小鎮內,聚集了肖進特效、金海岸影業等近百家影視文創企業,其中京籍企業超過一半;在與通州一河之隔的燕郊高新區,近200家北京科技型中小企業紛至沓來。
產業協作與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連,是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的關鍵所在。
北三縣聚焦“232”(高端服務、文化旅游2個創新融合型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健康、都市農業2個支撐型產業)主導產業定位,主動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實現產業協作的精準定位、錯位承接,打造跨區域產業創新鏈。
2020年,北三縣共實施產業項目99個,已完成投資129.9億元,完成率達142%。三河中冶總部基地、國科稀土材料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等一批重大協同發展項目加快推進。燕京總部基地、興遠高科、燕郊北部科學城等創新平臺建設加速,新增省級以上科研機構1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至2323家,高新技術企業201家。
生態共建
合力打造京東生態屏障
進入3月,大廠回族自治縣潮白河畔櫻花公園的園林綠化工作人員便忙碌起來,他們要為即將到來的櫻花盛放季做準備。
櫻花紅陌上,楊柳綠池邊。2020年4月,這里的數千株櫻花次第綻放,并首次向公眾開放。繁花樹下游人如織,其中有不少人來自北京。
而距此地不遠還有一片銀杏林。這片環京區域最大的銀杏林,占地1萬余畝,種植銀杏近14萬株。每到秋季最佳觀賞期,便會吸引眾多來自北京等地的游客到此游玩。
近年來,大廠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目前,該縣森林覆蓋率已經達34.4%,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9%,道路綠化普及率達100%。
協同發展,綠色是底色,生態是底線。
像大廠一樣,北三縣張開1258平方公里的懷抱,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在污染聯防聯控、生態共建共享上狠下硬功夫,與通州區合力打造京東生態屏障。
北三縣大力打造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實施平原造林、騰退用地復墾還綠、生態綠洲和郊野公園等生態工程。完成新造林1.98萬畝,營造林6.5萬畝。此外,與通州區深入對接,就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簽訂合作協議。
未來,北三縣還將實施一批生態建設工程。推進潮白河、北運河及京哈、京唐等河道和交通沿線生態廊道建設,沿三縣市主要城鎮周邊水系、交通干線加快建設環城綠帶,逐步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東部生態綠洲。
服務共享
高水平公共服務惠及百姓
走進三河市泃陽鎮小安莊村,標有“北京環衛集團”的綠色垃圾桶在道路一側整齊排列。通過引進北控水務、北京熱力、北京環衛等“京”牌企業,越來越多三河農村百姓享受到了“北京標準”的公共服務。
走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小學大廠校區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筑、腳手架搭建等作業。將來,這里會引入人大附中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讓大廠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人大品牌的優質教育。
……
強力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協同發展,北三縣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不斷被拉長,與通州區的落差逐步縮小。廊坊市采取提升、合作、引進等方式,促進城市管理、教育、醫療等北京優質資源向北三縣延伸,協同紅利惠及千家萬戶,帶給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優質教育得到充分發展。北京五中大廠分校、北京景山學校香河分校等學校相繼投入使用。通州潞河中學分校、通州運河中學分校、通州六中分校正在謀劃建設中。北三縣與通州區還將探索職業教育學籍互認、跨區域參加學習考試等政策,協同推進校企對接、產教融合。
醫療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北三縣與北京安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友誼醫院等40家醫院達成共建優勢專科的合作意向,香河大愛醫院等項目加快建設。目前,已有15家北京市醫療機構納入北三縣異地直接結算范圍,北三縣門診異地直接結算試點工作全面啟動。(記者 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