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5月18日電 “人累了要休息,土地也一樣需要歇口氣!休耕是件好事,我們還有補助拿。”雄縣昝王莊村村民曹吉年在雄安新區季節性休耕抽查驗收現場激動地說道。
季節性休耕是指在雄安新區地下水超采區進行休耕工作,將小麥玉米一年兩熟改為一年一熟,實行“一季休耕、一季種植”,將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麥休耕,只種植一季雨熱同季的玉米或油料、耐寒耐瘠薄的雜糧雜豆等,減少地下水用量。季節性休耕期間,鼓勵農民種植油菜等綠肥作物,嚴禁澆水,不收獲籽粒,下茬作物種植前作為綠肥直接粉碎翻耕入田,培肥地力。
油菜田。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供圖
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為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統籌推進提升耕地質量、調節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雄安新區從生態文明建設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高度,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新區季節性休耕工作。2021年度全區耕地季節性休耕面積共計7萬畝,每畝補貼500元,累積發放補貼共計3500萬元。
2021年度耕地季節性休耕抽查工作現場。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供圖
近日,公共服務局與雄縣、容城、安新縣農業農村局組成聯合工作組,分批赴三縣開展2021年度耕地季節性休耕現場抽查工作,先后抽查了3個縣6個鄉鎮15個村39位農戶的休耕地塊。時值當地油菜花開放的季節,雄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生產負責人艾芳向工作組介紹道:“利用休耕這一季,我們縣大部分農戶發展綠肥作物油菜,它基本不用澆水施肥,還給土壤提供大量有機物,增加土地營養,既休耕又增產!而且村里的油菜花地,也成了網紅打卡地。”季節性休耕不僅使農民獲益,更使農田變花海、農場變景點,成為了雄安新區的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