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8月6日電(李雪嬌、李元闖)從代加工工廠到自主品牌,從家庭小作坊到制鞋產業園,安新縣三臺鎮制鞋業的進階蛻變,走出了一條集聚發展的蝶變之路。
安新縣三臺鎮制鞋產業園。中國雄安官網高盟 攝
安新縣三臺鎮制鞋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通過引進天津運動鞋廠加工生產項目,三臺鎮制鞋業積蓄了管理和技術力量,培養出了一批管理人員和手藝工匠。
安新縣泰克制鞋有限責任公司經理王克軍回憶起當年的創業經歷,臉上寫滿了自豪。“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傳來‘邦邦邦’的制鞋機器聲,進料、制版、制作、包裝、發貨,我們都是從頭摸索,漸成體系。”王克軍說,做好的鞋自己拿去邢臺、大同、新疆等地去賣,開始幾箱幾箱地向外運,后來改租貨車裝,慢慢地,村內做鞋的廠家越來越多,流程分工也越來越細,三臺鎮也就有了“北方鞋都”的稱號。
上世紀90年代,三臺鎮制鞋業飛速發展,當地政府順勢將集約化程度高、前景廣闊的制鞋產業確定為未來的主導產業。安新縣三臺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鎮制鞋業已形成集原料采購、產品生產、貨物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一鎮兩園六區”制鞋業格局全面打開。
安新縣三臺鎮制鞋產業園一處企業生產內景。中國雄安官網高盟 攝
2017年,雄安新區宣布設立,如何實現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適應新區發展定位,成為新區傳統產業企業家們面臨的挑戰。對此,三臺鎮積極應對,主動謀劃,盡快實現了生產功能轉移。鎮政府與鎮制鞋企業攜手,通過重構產業生態,推動制鞋產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的異地重生和提質升級。到2021年,企業平均產值與新區設立之前相比增長了56%,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都有了大幅提高。
2021年7月,雄安新區有關部門出臺《雄安新區傳統產業轉移轉型行動方案》。文件聚焦雄安新區傳統產業提質改進,進一步規定了新區傳統產業生產環節標準,提出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打造形成具有雄安特色的“區內總部”+“區外制造基地”產業發展新模式等要求,為新區傳統產業分類精準施策和打造高水平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在新區傳統產業轉移轉型大背景下,安新縣相關部門制定“五抓”舉措,瞄準電商技術提升、產品質量、產品研發、生產環保安全等方面,為安新縣制鞋產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在安新縣相關部門帶領下,三臺鎮一批產業完成了轉型升級,智能化、現代化的優質綠色產業涌現街頭,三臺鞋業以更優質的產品面向了大眾,在河北省打響了三臺鞋業的招牌。
安新縣三臺鎮制鞋產業園每天進行電商直播。中國雄安官網高盟 攝
為支持引導三臺鎮制鞋業向新業態、服務型產業轉型,省市縣三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給予了很大幫助,舉辦了河北省制鞋行業數字營銷暨安新縣專場培訓會,提高企業對新型數字營銷模式的認知,幫助企業找到適合發展的新方式。
“時機很重要,一旦錯過就失去了機會。”河北雄安里仁為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于文凱深有感觸地說,隨著新區建設發展和相關政策文件的出臺,在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三臺鎮制鞋業也到了尋求新的突破口的階段。于文凱帶領的團隊積極探索電商直播領域,通過視頻形式,以不同角度和風格來生產鞋類專業內容,吸引線上消費者。“背靠穩定的貨源,我們每天穩定在1000雙左右的銷售量,現在急需招募專業電商主播,搭建出完整的直播團隊。”
不同于父輩的辛苦創業打拼,作為“鞋二代”的鑫億隆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成對企業經營有著獨特的理解。在他看來,做品牌首先要把產品本身做強做好。“近期我們在市場逐步回溫的背景下,加大了和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擴大原創設計團隊。”王成說。
據了解,圍繞“雄安新區白洋淀地標企業”的定位,三臺鎮制鞋業持續打破制約發展的瓶頸,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鼓勵新興技術與制鞋產業相結合,同時協助三臺鎮建設,為三臺鎮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鎮添磚加瓦。
時光見證了三臺鎮制鞋業的成長足跡,更見證了三臺鎮制鞋業四十余年的輝煌與滄桑。過去與未來的時間線相互交織,“三臺鞋匠”辛勤付出編著的小康生活幸福篇章正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