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由河北省藝術中心出品的民族歌劇《雁翎隊》,在河北省藝術中心激情上演。波光閃動的白洋淀、激烈緊張的戰斗、蕩氣回腸的歌曲……近兩個小時的演出,藝術地再現了雁翎隊的傳奇故事,再現了燕趙兒女在淀泊中的英勇斗爭,贏得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8月23日,民族歌劇《雁翎隊》在河北省藝術中心上演。當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燕趙大地拉開第十七屆文華大獎部分參評劇目演出帷幕。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 攝
“魚兒魚兒,游開吧,我們的船要去戰斗了。雁兒雁兒,飛去吧,我們的槍要去把敵殺……”伴隨著嘹亮的歌聲,舞臺上的蘆葦蕩風光,瞬間將觀眾們帶回到白洋淀的溝壕水道中。木船來回穿梭,雁翎隊的隊員們在高高的蘆葦蕩中,練習打靶、研究戰術,鐵桿長槍隨時準備著殺敵。激情高昂的歌聲傳來,“淀上神兵”們緊握雙拳、眼神堅毅,誓要給敵人以最沉重的打擊。隨著劇情推進,“英蓮為救小菱,以命換命,最終英勇犧牲”的片段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人們紛紛為之動容流淚。
8月23日,民族歌劇《雁翎隊》在河北省藝術中心上演。當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燕趙大地拉開第十七屆文華大獎部分參評劇目演出帷幕。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 攝
“這是我第一次觀看民族歌劇《雁翎隊》,感覺非常震撼。舞臺上畫面唯美,每一句歌詞、每一個音符,都斗志昂揚、情感充沛,彰顯了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激勵著人們在追尋紅色記憶中奮勇向前。”觀眾羅紅梅告訴記者,不久前她和家人去了一趟白洋淀,此刻又得以觀看這臺紅色劇目,內心深深為白洋淀的英雄們感到驕傲,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樣也鼓舞起今后干事創業的巨大能量。
8月23日,民族歌劇《雁翎隊》在河北省藝術中心上演。當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燕趙大地拉開第十七屆文華大獎部分參評劇目演出帷幕。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 攝
“今晚的演出酣暢淋漓,通過飾演這個角色,能感覺自己和歷史貼得更近了。正是一代代革命先驅的無私奉獻和孜孜追求,才有了我們幸福的日子。我們要繼續發揚這種不怕犧牲、敢于戰斗的精神。”劇中雁翎隊隊長張淀生的扮演者于宏激動地說。
8月23日,民族歌劇《雁翎隊》在河北省藝術中心上演。當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燕趙大地拉開第十七屆文華大獎部分參評劇目演出帷幕。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 攝
“用這樣一部作品激勵人心,展現燕趙兒女的精神風貌。”河北省藝術中心主任廉天告訴記者,民族歌劇《雁翎隊》歷時數年精心創排,不僅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項目支持,而且入選了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中的“百年百部”創作計劃重點扶持作品。為了角逐第十七屆文華大獎,《雁翎隊》制作團隊更是在各個環節不斷打磨,力求為觀眾呈現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