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晚,話劇《于成龍》在山西大劇院震撼演出。山西省話劇院供圖
在“情”與“法”和“情”與“理”的斗爭與思辨中,于成龍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果斷抉擇,冒死私開皇家糧倉,賑濟災民……9月6日晚,由山西省話劇院創作演出的原創話劇《于成龍》在山西大劇院上演。作為山西省參評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第十七屆文華獎的唯一劇目,當晚該劇同步開啟線上直播。
該劇由一級編劇馬連倫執筆,一級導演王曉鷹執導,創演陣容強大,集藝術性、觀賞性、思想性于一體。該劇是我國話劇舞臺首部塑造山西籍清朝名臣于成龍藝術形象的作品,于2021年12月完成創排后,在山西省城太原連續演出30余場,好評如潮。
劇中講述了于成龍在擔任直隸巡撫時期,面對當時饑荒遍野的民生民情、盤根錯節的官場環境,大義凜然、剛正不阿,絲毫不顧及個人安危,堅決治理貪腐、執政為民的故事。全劇共8場戲,本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歷史劇創作原則,將于成龍在直隸和兩江總督任職的大事件和小故事有效穿插,依托小情節、小細節讓大歷史更加豐滿扎實。該劇追求“詩化意象”的美學風格,在具有隱喻色彩的空間結構中,運用舞臺視聽形象和強烈的象征意味,表現出動蕩環境中的人性和抉擇。
于成龍有著傳奇的一生,他為政清廉、愛民如子,是當時所處時代官場上的清流。導演王曉鷹表示,正是于成龍身上的清流正氣,讓這個人物穿越數百年直到今天還飽含現實的溫度,讓當代人從那段歷史中產生思想共鳴,這是真正的現實主義創作的力量。
“一場話劇《于成龍》,長使吾輩淚滿襟。”當晚通過直播觀看了整場演出的邯鄲市委副縣級巡察專員馬義民激動地表示,全劇通過開倉放糧、法辦小舅子等故事精彩刻畫了一位有血有肉、可信可敬可親的于成龍形象,視覺沖擊力和情感沖擊力強烈。“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成龍的這個理念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應該是為官者的人生追求。
“時代呼喚廉吏,百姓需要清官,于成龍式的清官就是百姓心中的朗朗晴天。”馬義民說,正如詩人臧克家所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于成龍還活著,活在2022年的舞臺之上,活在初秋的中華大地上。(記者喬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