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工業企業用水效率和節水水平不斷提高
今年我省將創建50家以上節水型企業
聚焦工業節水減排,2022年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遴選一批先進適用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加快鋼鐵、石化等高耗水行業節水型企業創建步伐,不斷提高工業企業用水效率和節水水平。
抓根本,深入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推動傳統產業提質,組織鋼鐵等產業產需對接,大力調整產品結構;認定化工園區29家、化工重點監控點90家。推動新興產業提速,印發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管理指南,在全國首創原料藥集中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打造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家莊經開區和趙縣三大基地。著力發展生物制造產業新賽道,在全國率先召開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大會,石藥巨石生物、秦皇島華恒生物等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組建半導體、生物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產業聯盟,實施億元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158項、完成投資525億元。
抓典型,持續深化節水型企業園區創建。省工信廳會同省水利廳等部門聯合開展2022年省級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園區創建工作,重點在鋼鐵、煉焦、石油煉制、乙烯等重點用水行業開展節水型企業和園區創建工作,樹立一批行業內有代表性的節水先進典型,引導企業加強節水管理和技術進步。2022年創建完成省級節水型企業115家,認定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為省級節水標桿企業、河北清河經濟開發區等7個園區為省級節水型園區。累計創建節水型企業390家,圓滿完成全年節水型企業創建目標任務。目前我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0%,居第6位。
抓體系,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強化工業用水管理、實施節水技術改造、推進節水型企業園區建設三大任務,實施工業企業廢水資源化利用、工業節水型企業創建兩大行動。以綠色體系建設為載體,大力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等節水工藝和技術,支持企業開展節水和再生水回用,2022年創建培育106家省級綠色工廠企業、11個省級綠色設計產品。以評價標準為引導,指導制定《河北省綠色工廠星級評價導則》團體標準,將單位產品廢水產生量、廢水處理回用率作為綠色工廠星級評價的重要指標,引導企業對標達標指標,以綠色標準建設推動工業水效提升。以爭取國家級試點為契機,全面推動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工作。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廊坊伊利乳品有限公司、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敬業鋼鐵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入圍全國首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和試點園區名單,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抓關鍵,大力推廣先進節水工藝和技術。在鋼鐵、石化等工業行業推廣應用高效循環用水、廢水再生回用等一系列工業節水技術,支持高耗水行業對標先進,提高用水效率和節水水平。今年3月,2022年國家重點用水企業和園區水效領跑者名單發布,我省推薦的河北旭陽能源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河北清河經濟開發區1個園區入選,入選總數量位居全國第2位。支持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支持了20項采用節能低碳、節水和水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的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綠色化改造項目。
抓宣傳,全面提升工業節水意識。把提高全省工信系統和工業企業水資源危機意識、節水優先理念擺在工業節水工作的重要位置。組織召開3期工業節水技術線上交流會,邀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國家級工業節水領域專家12人進行技術交流,參會人數超千人,有效提升了重點行業企業節水知識和能力。
2023年,我省將重點圍繞《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河北省“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工業領域節水工作推進力度。
推進工業節水改造。加大工業節水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征集并篩選一批工業節水先進技術,編制《河北省制造業綠色低碳先進工藝技術裝備推薦目錄》。推動行業對標,總結國家重點用水企業、園區水效領跑者的最佳實踐,鼓勵企業、園區開展水效對標活動,開展節水技術、標準、管理體系宣傳推廣,增強企業、園區節水能力建設,引導企業、園區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加強工業節水第三方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動態調整優化機構名單,加強業務指導,開展精準對接活動,支持第三方機構深入園區、企業開展水平衡測試、節水診斷、節水能力培訓等服務,組織節水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線上線下對接服務活動。
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突出抓好重點行業節水工作,推廣重復利用、高效冷卻等通用節水技術和工藝。加大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工作力度,推動入選國家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的3個企業、1個園區認真組織實施,聚焦用水過程循環、廢水循環利用補短板、區域產城融合等模式,明確任務分工,確保試點工作的質量和進度,做好過程管理和階段總結工作,為國家驗收打好基礎。
深化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園區建設。發揮水資源管理政策倒逼作用,完善節水型企業創建標準以及退出、復核機制,推動重點用水行業深入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對重點高耗水行業企業進行創建輔導,創建50家以上節水型企業。推進重點高耗水行業在園區內集聚發展,以串聯用水、分質用水和梯級利用為原則,推進園區企業間用水系統集成優化,建設一批節水型園區。(閻寧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