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維持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持續發揮,是構建雄安新區“藍綠交織”格局,實現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
作為雄安新區規模最大的全民健身賽事之一,雄安半程馬拉松賽事不斷融合雄安新區新發展理念、歷史文化、自然人文,始終堅持“跑步+公益”的理念,持續開展“關愛候鳥·共享地球”公益活動,旨在喚醒更多人保護候鳥、保護地球的意識。隨著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淀區生態多樣性逐步恢復。目前野生鳥類已達252種,較新區設立之前增加了46種。這是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有力佐證,也充分體現了白洋淀鳥類保護和管理的成效。
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些“小精靈”吧!
青頭潛鴨被譽為“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為遷徙性鳥類,對棲息地生境要求較高,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和西南部地區。由于棲息地喪失、過度狩獵和生境惡化等原因,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2021年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震旦鴉雀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鳥種,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由于這種鳥生活空間僅限于蘆葦蕩中,且數量過于稀少,為全球性近危物種,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物種。
水雉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其有細長的腳爪,能輕步行走于睡蓮、荷花、菱角、芡實等浮葉植物上,且體態優美,顏色艷麗,因此被稱為“凌波仙子”。水雉是一種對水質和生活環境要求很高的珍稀鳥類,水雉在白洋淀水域安家、育雛,成為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又一佐證。
鸕鶿又名魚鷹,是野生鳥類,體重大于2000克的大型水鳥,因為善于潛水,被稱為鳥界的“捕魚高手”。
大鴇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鴇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翅長超過400毫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棉鳧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鴨科中體長最瘦小的水鴨,羽毛主要呈白色。棉鳧一般生活在河川、湖泊、池塘和沼澤地,在樹洞中筑巢,主要吃種子及蔬菜,尤其是睡蓮科植物,也吃昆蟲、甲殼類等。
須浮鷗是類似海鷗的一種鳥,不同的是它們生活在淡水區域,而海鷗生活在海邊。夏季會經常看到它們在白洋淀上空盤旋。
草鷺是大型涉禽,腿特別細長,脖子與腳趾也比較長,適合在淺水中行走。它們休息時常用一只腳站立,大部分是從水底、污泥中或地面獲得食物。
中白鷺是白洋淀常見的候鳥之一,它們棲息活動于河流、湖泊、河口、海邊和水塘岸邊淺水處及河灘上,也常在沼澤和水稻田中活動,主要以魚、蝦、蛙、蝗蟲、螻蛄等水生和陸生昆蟲、昆蟲幼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白洋淀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
為了更好讓鳥類“留下來”,雄安新區在白洋淀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還新建多處濕地公園、口袋公園,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植被,為不同習性的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殖條件。
白洋淀內鳥類棲息地設置的圍擋和標識牌。河北日報記者李東宇 攝
白洋淀濕地全域列為禁獵區、全年為禁獵期
河北出臺了《關于加強白洋淀鳥類棲息地管理的通知》,絕對控制區嚴禁任何人類干擾活動,禁止交通工具進入,不得建設任何生產生活設施;相對控制區嚴禁人車船擅自進入,不得建設任何與鳥類保護無關的設施,最大限度限制人類活動。鳥類重要棲息地實施全封控管理,對壕溝、通道實施生態隔離,安裝警示標志,明確管控要求,實施常態化進出控制。
通知要求,開展觀鳥、科學研究以及科普等活動要在絕對控制區以外,并保持安全距離;科研人員不得擅自進入鳥類棲息地,避免影響鳥類正常覓食和繁殖;禁止追逐鳥群、干擾及影響鳥類正常繁殖和遷徙等行為。
規定將白洋淀濕地全域列為禁獵區、全年為禁獵期,嚴格落實禁獵規定,堅決查處非法獵捕、撿拾鳥蛋、破壞鳥巢等危及鳥類生存、繁衍的活動,清理各種非法捕殺鳥類的工具。
通知還明確提出,嚴禁破壞水生動物洄游通道或者野生動物棲息地,加強禁漁區、禁漁期巡查檢查,嚴肅查處在鳥類重要棲息地從事捕魚、挖捕底棲生物行為,沒收禁用漁具、網具,保護鳥類食物鏈。
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濕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白洋淀水域進行野生鳥類監測。中國雄安官網發
愛鳥護鳥志愿者已超兩千人
據悉,雄安新區已采取“政府+民間協會+志愿者”管理模式,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愛鳥護鳥行動;目前志愿者隊伍已超兩千人,愛鳥護鳥蔚然成風。生態環境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此“落戶”,白洋淀再現“候鳥天堂”生態美景。
“它們和我們一樣,是地球母親的孩子”。2023雄安半程馬拉松呼吁大家一起加入愛鳥護鳥行列,營造更加濃厚的愛鳥護鳥氛圍,推廣“體育+公益”全民健身理念,助力雄安打造綠色城市新形象。(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