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部署,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印發河北省2023年民生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冀政辦字〔2023〕2號)要求,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23年繼續全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實施,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通過實施民生工程,大力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進民生福祉,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全年任務力爭2023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12月底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二、主要任務
2023年《關于印發〈河北省2023年民生工程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冀雙創雙服辦〔2023〕3號)中涉及雄安新區有量化任務的民生工程共計20項,結合新區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有關任務目標,總體情況如下:
(一)棚戶區改造工程。2023年新開工17605套,建成14047套。
(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7個,涉及居民戶數1987戶,樓棟數92棟,改造面積共計24.64萬平方米,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三)口袋公園建設工程。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分別建成1個高品質口袋公園。
(四)“四好農村路”提升工程。建設改造農村公路69條,建設改造里程113公里。
(五)農村廁所提升工程。新建糞污處理站2座,新建維修站點11個,配備抽糞車176輛,新建廁所運營監管中心1個。
(六)就業促進工程。城鎮新增就業8200人,創建省級勞務品牌1個。
(七)義務教育學校擴容提質工程。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3所、校舍面積3萬平方米。
(八)校園食品安全提升工程。新增“省級食品安全標準化學校食堂”25家,總量達到30家;新區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實現提質增效。
(九)孕婦產前基因免費篩查工程。2023年為全新區孕婦(含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免費提供孕婦產前基因篩查服務,在孕期及時對唐氏綜合征和聽力障礙進行篩查、診斷和干預,有效防止智力低下和聾啞兒出生。到2023年底,孕婦產前基因免費篩查實現新區全覆蓋,確保建檔立卡孕婦應篩盡篩。
(十)青少年兒童脊柱側彎防控工程。對新區中小學生開展脊柱側彎專項篩查,建立學生電子健康檔案,提高科學防控水平,保障青少年兒童脊柱健康。
(十一)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支持2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條件,提升居家養老生活品質。
(十二)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素質能力提升工程。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訓練,新增養老護理員持證人員10人以上,不斷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養老服務需求。
(十三)托育機構示范創建工程。創建標準化示范性托育機構7家,并增加受益托位。
(十四)文化體育惠民工程。面向新區城鄉居民發放文化和旅游惠民卡1622張、文化和旅游惠民券32440張。建設更新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166處,其中更新健身設施150處,新建或改擴建體育主題公園4個,建設足球場3個,建設籃球場、乒乓球、羽毛球等場地6個,建設健身步道3條。
(十五)精準助殘服務工程。為殘疾人提供康復、輔助器具適配、就業、托養、教育、家庭無障礙改造、殘疾評定補貼等服務3613人次。
(十六)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程。完成符合條件的新區低保邊緣家庭首次集中認定,形成相對穩定數量的低保邊緣家庭群體;按照動態管理、常態幫扶的原則,加強綜合施策,給予相應的基本生活救助和專項救助,鞏固分層分類的救助體系,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十七)低保特困“兩癌”患病婦女救助工程。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和城鎮低保、特困等“兩癌”(宮頸癌和乳腺癌)患病婦女實施救助。
(十八)法律援助擴面提質工程。對重點人群提供無償法律援助服務1100人次以上,讓重點人群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十九)“河北福嫂·燕趙家政”提質擴容工程。培育星級巾幗家政基地3個,選樹星級“河北福嫂”系列先進典型3人,開展巾幗家政進社區(鄉村)活動45場。
(二十)政務服務“掌上辦”提升工程。完善雄安新區地方頻道建設,實現“掌上辦”民生服務達到500種,實現“打包辦”民生服務套餐達到20種,裝機量達到45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新區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有力有效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新區“雙創雙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協調各方力量,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新區有關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牽頭誰協調”原則,壓實責任、主動作為,扎實推動各項工程有序實施。各配合部門要強化大局意識,協調聯動、密切協作,形成工作合力。三縣及各片區等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推進力度,及時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強化要素保障。新區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統籌資源力量,堅持政府投資和市場化投資雙輪驅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及時有效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在項目立項審批、土地供應、環保監管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為工程實施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全過程質量監管,規范招投標程序,強化工程監理,努力打造標桿工程、精品工程、廉潔工程,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三)強化調度督導。新區“雙創雙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重點督查,按照職責分工,對工程建設進度、要素保障、支持服務等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強化目標約束,推動各項工程按計劃實施。新區“雙創雙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新區有關部門要建立工作臺賬,定期調度通報,健全督導檢查機制,對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檢查,明察暗訪、跟蹤問效,鼓勵先進、鞭策落后。要加強對三縣和新區各有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
(四)強化輿論宣傳。新區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總結經驗、挖掘亮點,培樹先進典型,利用各類媒體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進行宣傳報道,全面展現民生工程成效。聚焦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搞好民生政策宣傳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支持和參與的良好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