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1月8日電(記者封俊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淀區逐步恢復至360平方公里左右”“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提升淀泊水環境質量,將白洋淀水質逐步恢復到Ⅲ-Ⅳ類”。
2017年,雄安新區對白洋淀進行了2次補水,入淀水量6215萬立方米,2017年4月,白洋淀實時面積為262.61平方公里。2018年,雄安新區對白洋淀進行了4次補水,入淀水量1.72億立方米,2018年12月,白洋淀實時面積309.789平方公里。
白洋淀淀區國考斷面2018年全年水質綜合評價改善明顯,由去年同期劣Ⅴ類改善至Ⅴ類,主要污染物總磷、氨氮濃度分別同比下降35.16%和45.45%,化學需氧量濃度與去年基本持平。
近日,記者從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獲悉,雄安新區力爭到2020年上半年,白洋淀流域入河入淀污染物總量大幅削減;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治理取得階段成效;重點區域純水村全面整治,污染得到有效消除,淀邊村環境得到綜合整治;淀區生態補水得到有效保障;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涵養功能不斷增強,水體水質明顯改善;白洋淀入淀河口水質達到Ⅳ類標準,湖心區水質穩定達到Ⅲ-Ⅳ類標準;淀區正常水位達到6.5米左右,淀區面積逐步恢復;生物多樣性退化得到有效控制;白洋淀流域管理機制基本完善,流域生態空間智能管控模式初步建立,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與生態環境質量管理體系逐步形成。
一是加快推進白洋淀淀區78個村農村污水、垃圾、廁所等環境問題一體化綜合系統治理先行示范項目。雄安新區將從改變農民的生活習慣入手,下大力氣推行垃圾分類、廁所革命,推行小型垃圾減量化設施,保證垃圾不積存。農村建小型污水處理站,從源頭解決水環境污染問題。
二是加快白洋淀監測體系建設。提升監測能力建設,盡快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科學加密白洋淀上游來水和白洋淀湖心區水質監測布點,嚴密監控白洋淀水質變化。
三是建立白洋淀補水放水協調機制,做到適當補水和適當放水相結合,保持水體的流動性,讓白洋淀水系“活”起來,充分發揮水體自凈作用。
四是在白洋淀府河和孝義河入淀口藻苲淀和馬棚淀加大退耕還淀還濕建設力度,削減上游入淀污染物。
五是謀劃實施白洋淀2019年重點治理工程,明確項目建設主體責任,積極構建更加科學有效的考核體系和考核機制,精準發力,引導項目建設高效突破。
六是加快推進新區現有5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到2020年底達到大清河地表水相應排放標準。
七是統籌使用白洋淀污染治理中央水污染治理資金、山水林田湖資金、財政部專項資金、中央財政統籌資金、白洋淀生態基金等各種資金,財政資金向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傾斜。
八是加強白洋淀水質監督管理,加強白洋淀及周邊的環境監管工作,建立健全鄉鎮、村分片包干的網格化監管體系。
九是加快治理好淀區養殖污水和工業污水,對補水后有可能被淹沒的區域提前做好垃圾和污染物的清理,防止在補水過程中造成新的污染。
十是對淀區內船舶和旅游餐飲污染進行專項治理,最大限度減少對水質的污染。
十一是加強對白洋淀專項督察工作,督促加快治理工程實施進度。嚴格執法監管,建立白洋淀上下游全流域執法體系,嚴厲查處和打擊違法排污問題。